原文:選自孟子戰國時期的《孟子·告子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必降於斯人,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魄,空其身,亂其行,所以能忍耐,已得益於無能。
擴展數據
壹、創作背景
孟子作為孔子之後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將孔子的仁學發展為仁政學說,提出了“民重君輕”的思想,主張君要實行仁政,與民同樂。孟子的思想理論就是《孟子》這本書。《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是壹部對話作品。
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本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成的。
第二,主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的《高姿俠》,是壹篇立論充分、雄辯有力的推理散文。
作者從壹個人的發展和壹個國家的興衰兩個不同的角度,進壹步論證了哀莫大於心死的道理。全文采用列舉歷史案例與說理相結合的方式,層層推演,使文章緊湊細致。此外,文章運用排比和對仗句式,即使語氣不連貫,也有效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
百度百科-孟子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