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諸葛亮耕南陽,劉備為了催他幫自己打江山,急求人才。他曾三次拜訪臥龍諸葛孔明,他隱居在隆中的茅草屋裏。後來,他用第二個典故來表達皇帝對臣下的理解,也表示真誠的邀請或拜訪。
眼看天下戰亂不斷,百姓疾苦,初出茅廬的諸葛亮答應出山,隨劉備回到新野。此時曹操派兵攻占了劉表次子駐紮的荊州,然後攻打劉備。劉備的士兵寡不敵眾,形勢危急。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想用火燒掉曹駿。當時人們以詩贊諸葛亮:“伯望以火攻,指揮如意說笑。”
曹操的軍隊,是口水戰的領軍集團,沿河安營紮寨,準備吞並江東。吳棟君主和他的臣民感到震驚和擔憂,很難決定這是否是壹場和平的戰爭。諸葛亮用他的策略與官員討論世界事務,並巧妙地進行辯論,說服他們和孫權與劉備聯合對抗曹。才出現了赤壁之戰。這個成語原來的意思是和許多儒家的謀士爭論,駁倒對方的論點,後來的意思是和許多人激烈爭論,駁倒對方。
孫權用公瑾的詭計引誘劉備到東吳結婚,並脅迫劉備返回荊州。臨行前,諸葛亮送給趙雲三個錦緞做的袋子,說:“把三個巧妙的小把戲封在裏面,然後依次打開。”趙雲、劉備、孫淦引五百兵到南秀,按計破了公瑾的詭計,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逃回荊州。以至於東吳“喪妻”。
諸葛亮,壹個帶著黑帶圍巾的羽扇,臨終前與眾將告別,布置軍務。雖然死後並沒有暗中哀悼,但是司馬懿看到蜀兵撤退就知道了真相,於是催促大軍趕緊追趕。忽然,吳上了炮,旌旗飄揚,諸葛亮坐著四輪車出現了。魏軍見葛亮還在,棄甲逃命,落荒而逃。過了兩天,司馬懿知道車是木頭人。
三條腿赤壁之戰奠定了三條腿的立場。魏、蜀、吳三國激戰,但最後權力都到了司馬家,結束了三國之爭。所以《三國演義》結尾的兩句話是:“三條腿三條腿成了夢,後人都在怨。”槍擊是三方分離僵持的隱喻。《三國演義》裏也有“虢國”
1,如飲酒醪(周瑜):形容心胸寬廣的人,源於正史中周瑜對程普的認識,形容周瑜心胸寬廣。2、朱柔復活(劉備):形容長期閑散,事業上毫無成就。3、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無窮無盡的災難。4、如魚得水(劉備和諸葛亮):比喻我得到了壹個和我很投緣的人或者壹個很適合我的環境。5、三訪茅廬(劉備、諸葛亮):形容對人才的渴求,然後比喻多次真誠的拜訪。6、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7.臥虎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的雄偉地形。8.頭腦風暴(諸葛亮):指集中所有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9.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竭盡全力,至死不休息。10,空城計(諸葛亮):指壹種作戰方法。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用幻想安慰自己。12、捉刀(曹操及其名將崔琰):指寫文章的人。13,只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14、七步天資(曹植):形容天賦高超,思維敏捷。15,高超(關羽):形容優於他人,無人可比。16,壹身勇(趙雲):形容勇氣極大。17、古曲周郎(周瑜,吳國巡撫):指精通音樂和戲曲的人18、巢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壹個國家或集體的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19,強墻清野(於迅,曹操謀士)指的是壹種通過饑餓和誘捕敵人的作戰方法。20、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無聊。21,老牛犢(楊彪,楊修的父親):比喻父母愛撫他們的孩子。22、像壹根竹子(杜宇):比喻軍隊壹路打勝仗,形勢如刀砍竹竿般順利。23、車上裝著壹個水桶(中醫吳):用很多來形容並不稀奇。24.被斬首的將軍(巴郡的總督是閆妍):形容壹個勇敢不屈,寧死不屈的壯漢。25.吳夏阿蒙(吳國著名的夢露):形容壹個沒有知識的粗人。26.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臆斷。27.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神速。28、出言不遜(張合):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29.大器晚成(崔巖):用很長的時間來形容傑出的人才。30.搬運重物(龐統,被稱為“鳳雛”,陸機,顧少):搬運重物到壹個遙遠的地方。31,樂而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32、德隆望舒(曹操)指甘肅壹帶;蜀:指四川地區。奪取隴右後,我們要奪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