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成語分析:
首先,相互矛盾的觀點
1,拼音:q和zu ǐ b ā shé
2、釋義:形容人多嘴多,有不同意見。也形容饒舌和健談。
3、出處:《灌園錄·瑙牙捉》:“將軍雖不說,恐兵士議論,如何是好?”
第二,隨著
1,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2、釋義:燒焦的頭,燒焦的額頭,比喻很尷尬,有時形容很忙,不知道做什麽,誇張。
3.來源:《淮南子說山訓》《我急告火》,等等。
用白話說就是“刮胡子的時候報了個火,這種。”
第三,口是心非
1,拼音:kǒu shēxēn fēI
2.解釋:指嘴裏說的和心裏想的不壹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作貶義詞。
3、出處:韓桓譚《新論·疑》:“若非其人,口非其真,雖寸斷,但道猶未出。”
用白話來說,“要不是他的人,他會口是心非。他雖然被肢解了,路卻走不出來。”
第四,扣牙
1,拼音:jqáo yá
2、釋義:曲曲:曲折,不順利。咬牙:很別扭,不順暢。描述難懂、晦澀、難懂的單詞。還說要打躬作揖。
3.來源:唐涵予《昌黎話》:“周“專利”陰“潘”,壹波三折。”
白話?"周的《誥》和殷的《盤庚》被發揚光大."
五、張口結舌
1,拼音:zhāng kǒu Jie shé
2、釋義:形容害怕或驚訝而目瞪口呆,也表示羞於說不出話來。
3、出處:清·石毓坤《三俠五義》第八十二回:範大人說:“如此,妳爺爺自然是認了。”
參考數據
百度百科-眾說紛紜
百度百科-不知所措
百度百科-口是心非
百度百科-扣牙
百度百科-張口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