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洪氏家族起源概論

洪氏家族起源概論

洪是壹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古老的姓氏,據說起源於共工的後裔,共工後,避諱後改姓,改姓。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洪源介紹。我希望妳喜歡它。

洪的身世

1.出自上古炎帝神農之後的共工後裔。根據《元和氏》和《尚書》的編纂,共工從黃帝時代就開始擔任管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奉為水神。顓頊為帝時,共工爭天下,未果,改姓洪。傳說他失敗後,壹怒之下推倒了西北支撐天地的山。因此,他被驅逐出中原。為了不讓後人忘記自己是水神,共工在姓氏中加了三分水,故名弘。

2.民國以後改了。據《同治?根據對宗族的簡要介紹,西周時有壹個共同的州(故城在今河南輝縣),後代以國為氏,後加水使之泛濫。

3.據《路史》記載,之後有壹姓洪的。

4.周朝時,後國興起,因建在洪洞,又稱洪洞國,其後人以國為氏。

5.為宏(洪)家族因避諱而改變。

6.從另壹個民族改姓。

洪分布

當代洪姓人口200多萬,是中國第99個姓氏,約占全國人口的0.16%。明朝以來的600年間,洪人口從654.38+0.70萬增加到200多萬,增長了近654.38+0.1倍,洪人口增長率低於全國。自宋代以來,1000年間,洪家人口增長率壹直呈下降趨勢。目前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廣東省、臺灣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約占洪總人口的49%,其次是安徽、江西、江蘇和重慶,四省市占洪總人口的27%。廣東是洪姓第壹大省,約占洪姓總數的El14%。全國形成了沿長江口、南至海南的高姓比例分布區。600年來,洪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時期並無太大差別,繼續從東南向西部和南部移民。洪姓在人群中的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99)顯示,在浙江、上海、江西、蘇皖大部、湖北東部、福建、臺灣、瓊、廣東大部、廣西南部、雲南東部、重慶中部、黑龍江北部、吉林中部、內蒙古東北部,洪姓比例普遍在0.22%以上,中部地區可達1.5%以上。在蘇皖北部、魯布、廣東西部、川渝黔大部、雲南西部、陜西南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當地人口比例在0.11%-0.22%之間,覆蓋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23.6%。這個地區大約有21%姓洪的人居住。

洪氏姓氏文化

王俊

平山縣:是鐘山縣。請稱之為巨鹿縣。中國古代有四種人稱“中山”。紅石鐘山郡是指戰國時期古的都城(今河北省定縣),曾為魏所滅,復辟後遷至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故稱平山郡,為中山國所占,又稱鐘山郡。周浩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中山國為趙國所滅,平山縣屬趙國。秦始皇滅趙國後,平山縣並入巨鹿縣。

敦煌郡:西漢丁原六年(武庚,公元前111),漢武帝劉徹將敦煌郡從酒泉郡分出,設郡,即今甘肅敦煌。現轄敦煌縣、隆樂縣、小谷縣、廣智縣、袁泉縣、明安縣等六縣,為敦煌壹縣。敦煌縣有陽關、玉門關,與酒泉縣、武威縣、張掖縣並稱河西四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啟了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敦煌成為商旅絲綢之路重鎮和三條西進路線的交匯點,奠定了敦煌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宣城縣:宣城縣始建於金代,西晉太康二年(辛醜,公元281年)脫離原丹陽縣。設宛陵(今安徽宣城),轄十壹個縣。管轄範圍包括繁昌、南陵、慶陽、池州、石臺、太平、涇縣、寧國、廣德等地。隋唐時宣州有宣城郡。當時宣城郡是廢郡之郡,或者說宣州是廢郡之郡。

張羽縣:又稱南昌府、南昌縣。秦國原為春秋洪州之地,戰國時名九江郡。楚漢時期,張羽郡位於張羽(今江西南昌)。當時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南朝時有江西省的晉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醴陵、彭澤、柴桑,即江西北部,共十八郡,兩候國。隋朝時,由洪州統治。唐朝以後,改洪州為張羽縣,後改為鐘靈縣,後改為南長。五代南唐明清時期由南昌統治,明初由洪都即今江西省南昌市統治。

壹個大廳的名字

平山堂:站在建堂的希望中。

敦煌大廳:用希望建造壹個大廳。

宣城堂:用希望建堂。

豫章堂:用希望建造殿堂。

敦誠堂:敦煌堂的分館號。

雙中堂:宋代洪灝人,鄱陽(今江西樂平)人。宋代著名的大臣和詩人。宋代與鄭年間的文人。他去晉國當禮部侍郎。金人扣留了他,但他拒絕屈服。在被關押的十五年裏,他經常秘密派人向宋朝報告徐進的情況,人們把他比作蘇武。他的兒子洪邁去徐進當翰林學士,金人逼他叫他“侍從”(諸侯大夫朝見皇帝,自稱侍從),他堅決拒絕,因此也被金人扣押。他們父子二人都忠於自己的祖國,被稱為“父與子忠”。

三瑞堂:它起源於洪灝。公元1115年任秀才時,先後為狀元、狀元後,成為海寧主簿,免稅扶貧。縣裏的蓮、桃、竹都結婚了,他就把自己的房子取名為三瑞堂。

崇興堂:臺灣省彰化縣汾源鄉紅石黎姿堂號。

醉經堂: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神壇紅石黎姿堂編號。

洪家名流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霍明修,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嘉應府,清嘉慶十八年(今)十二月十日(1814 1)生於廣東華縣,太平天國創始人、思想指導者,人稱“天王”,原名任坤。廣東華縣人。道光年間多次科舉失敗,於是吸收了早期義中的平等思想,創辦了崇神會,以原道寫救世之歌,主張建立“天下為公”的古代盛世。

洪承疇:(1593 ~ 1665),閆妍,恒久號。是明末的漢奸之壹,但也是清朝決定平定中原的重要官員。生於萬歷二十壹年(1593)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山下美鄉人(今杜英鎮梁山村下美)。康熙四年(1665)去世,享年73歲。給少師,給史文翔,給陪葬的首都,立壹個帝國紀念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澱區車道溝。乾隆因為洪承疇是反叛明朝,倒向清朝的人,被列為二臣壹等,列入大清史?兩位大臣的傳記。崇禎年間,洪承疇編纂了12卷的《古今綏靖略》。後人還編纂了《洪承疇章、戲、書、誌集》24卷。

洪覺凡:宋代新昌人。以其書驚人,鄒元佐同郡人,以其命驚人,彭遠才以其樂驚人,稱之為新昌三七。

洪興祖:南宋丹陽人。公元1090-1155,字青山。同時,孔端明、張冰、周林被叫到國子監參加考試,排名第壹,官職秘書為省正字。

洪:清代江蘇陽湖人。公元1746-1809,字君智。進士出身,官編。他研究經史、音韻、地理,詩詞也不錯,作品也相當豐富。當壹個孩子失去父親時,他通過教育來收養他的母親。他畫了《機器聲光影圖》,懷念母親的辛苦和教導。

洪熙官:清代著名武術家,廣東花縣(今廣州花都區)人,少林弟子,洪拳創始人。傳說洪熙官活到了93歲,趁其不備,用丹鳳眼拳刺死了壹個女孩。除了精拳和拳法,他又擅長少林棍。

洪學智:安徽金寨人,中共高級將領。英勇善戰,時任抗美援朝誌願軍副總司令,1955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稱號。

洪金寶(1952 65438+10月7日?):香港著名演員、導演、武術指導。

洪的出處介紹相關文章:

1.中興名臣胡林翼簡介。

2.打鴛鴦成語接龍。

3.李氏朝鮮帝王年表及簡介。

4.洪承疇悲美傳奇聞。

5.滄桑抒情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