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有哪些帶木的成語?

有哪些帶木的成語?

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1)用法:復合句,作從句。培養人才不容易。

(2)說明:

樹:培養,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意味著培養人才的不易。

(3)來源:先秦時期管仲的《管子全修》“壹年之計,如樹谷;十年規劃無非是樹;終身計劃無非是壹棵樹。"

2.水木清華大學

(1)用法:主謂式,用作謂語和定語。指園林的清麗景觀。

(2)解釋:水:池水,溪水。木:花草樹木。青:安靜。華:美麗而光榮。指園林的清麗景觀。

(3)出處:渾《遊》詩:“集京雲鳴禽,湛清華。”

3.振動的樹

(1)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和賓語。形容唱歌或樂器的高音。

(2)解釋:形容歌唱或樂器的高音。

(3)來源:戰國鄭裕彤《列子·唐雯》:“我在郊外,撫著哀歌,震動著樹木,十分鏗鏘。”

死亡

(1)用法:形式上,作謂語和定語。帶有貶義。

(2)解釋:意誌:意誌。木:指棺材。壹個人的壽命不長,他即將進入棺材。

(3)來源:先秦左丘明《左傳·Xi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歲,若嫁,也不算什麽。請等妳的兒子。”

5.很難支撐壹棵樹

(1)用法:主謂式,用作賓語和定語。帶有貶義。

(2)解釋:建築即將倒塌,不可能由壹根木頭支撐。比喻壹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了大局。

(3)來源:隋《文中子·詩君》:“樓將傾,非獨木支。”

1.《管子·全秀》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寫的壹篇散文。《管子》壹書是夏姬道教推崇的管仲著作集,即管子學派,以此為夏姬之學。這本書篇幅宏大,內容復雜,思想豐富。它是研究中國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學術文化思想的重要經典。

2.謝混(公元378-412),生於東晉,字叔元,孝子益壽,生於(今河南太康),名祖謝安,謝安之孫,父,東晉大將之子,晉武帝司馬曜之夫。他的詩《遊集·鳴鳥·水木湛清華》,被胡應麟認為可與謝靈運的“春草長在塘裏”“清輝能娛人”等名句相媲美。

《列子·唐雯》是列裕口寫的。《列子唐雯》是由《列子》編纂和註釋的,其中包含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列子,名寇,又名虞寇(又名“雍寇”、“郭寇”),相傳是戰國初期的壹位道家人物,鄭國人。他的學術源於《黃帝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4.相傳《左傳》是春秋末期魯人左丘明註釋的壹部史書,與《公羊傳》、《谷亮傳》並稱為“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壹部詳細敘述的編年史著作,共35卷。是儒家經典之壹,也是十三經中最長的壹部,在《四庫全書》中被列為經典。它涵蓋的時期是從公元前722年(公元路引年)到公元前468年(魯哀公二十七年)。

5.《文中字》是中國隋代思想家王通的作品。以王通長子文仲子命名,又稱鐘碩。是王彤和他師父的問答筆記;《論語摹本》是敷衍寫成的,後被王後人定為10篇,內容涉及王道、天地、君事、周公、、禮樂、述史、、立命、關朗。這本書提出了“三教可以合壹”的觀點,為後人所重視。哲學上,該書提出氣、形、知分別是天、地、人的特性,其中包含壹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因素。有兩個流行的版本:子白樹家和史明唐德。宋代阮儀在文學作品中註中子,包括四部叢書和壹部續古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