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誰是救趙於魏國的英雄?

誰是救趙於魏國的英雄?

孫臏是圍魏救趙的英雄。

公元前354年,趙攻打魏國,迫使魏國投降。魏國原來是魏國,後來改為趙國。魏惠王很生氣,於是他決定派龐涓去討伐趙。不到壹年,龐涓攻打趙國首都邯鄲。

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竭力堅守,同時派人向齊國求援(此時趙已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大將軍,孫臏為軍師,率領大軍去救趙。孫臏的計劃是讓軍中最不善戰的和高唐佯攻魏的軍事重地項嶺,麻痹魏軍,大軍繞道直入大梁。孫臏得到了齊威王的賞識。

這個成語現在指的是包圍敵人的後方,迫使敵人撤退的戰術。

孫臏的軍事思想

孫臏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孫子兵法》上。

在戰爭觀上,孫臏主張重視和慎重對待戰爭。他強調,戰爭是壹個國家政治生活中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只有強大的武力作為保障,國家才能穩定繁榮。但他反對好戰,指出作戰勝利可以拯救瀕危國家,但戰敗也會失去土地,危害國家,好戰必然導致滅亡。所以,自取其辱壹定要慎重對待,切不可利用或濫用。

孫臏主張積極備戰打贏,以戰壓戰。他指出,政治經濟條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強兵”首先必須是“富國”,有了強大的政治經濟後盾,才能“有備而動”。他還指出,民心、軍心是贏得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戰爭必須符合民心、軍心,要“得民心”、“取民心”。

在戰爭認識論方面,孫臏提出將帥要知道,這是戰爭的規律。孫臏認為,人多、糧食充足、武器精良等因素不足以確保勝利。只有掌握戰爭規律,了解敵我形勢,指揮得當,才能確保勝利。

為此,他詳細闡述了積疏、盈缺、輻動、病弱、損勞六對相互矛盾、相互轉化的矛盾,還對“奇正”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認為,將軍們只有真正認識到這些矛盾的作用,掌握這些矛盾的轉化規律,才能利用微妙的變化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