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1,邊巍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用竹子制成的。竹子被掰成竹簽,叫做竹簡,然後用火烘幹,寫在上面。竹簡有壹定的長度和寬度,壹張竹簡只能寫壹行字,少則幾十,多則八九。

壹本書需要很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結實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織在壹起,才可以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用很多竹簡編的,所以有相當的分量。

孔子花了很多精力讀《易經》,基本理解了它的內容。我很快讀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然後,他又讀了第三遍,對其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之後,為了深入研究這本書,給弟子講解,他讀了很多遍。這樣看完,連載竹簡的牛皮帶磨掉了好幾次,不得不換上新的,多次重復使用。即使讀了這些,孔子還是謙虛地說:“如果讓我多活幾年,我會完全掌握《易經》的文字和質量。”

2、吊梁刺人

東漢時,有壹個人叫孫敬,是壹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好學,經常關著門,壹個人不停地看書。每天從早讀到晚,常常是廢寢忘食。

學習了很久,累了,還是不休息。過了很久,我累得打瞌睡了。他怕影響學習,就想出了壹個特別的辦法。他找到壹根繩子,壹端牢牢地系在橫梁上,另壹端系在自己的頭發上。當他讀累了,他就打瞌睡。當他頭低下來的時候,繩子會勒住他的頭發,會弄疼他的頭皮,馬上清醒過來,然後繼續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壹個人叫蘇秦,也是壹個著名的政治家。年輕的時候,因為知識的匱乏,去很多地方做事,不被重視。回國後,家裏人也很冷淡,看不起他。這對他是壹個很大的刺激。所以,他下定決心努力學習。

他經常學習到深夜,很累,經常午睡,想睡覺。他還想出了壹個辦法,準備壹把錐子,有壹次他打瞌睡,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就這樣,我突然覺得痛,自己清醒過來,然後堅持看書。這就成就了蘇秦“刺”的故事。

3、原木警用枕頭

司馬光從小就孜孜不倦地讀書,但做官後更加努力。他住的地方,除了書和被褥,沒有其他珍貴的陳設。床上用品很簡單:壹張木床,壹床粗布被子,壹個原木枕頭。為什麽要用原木枕頭?

說起來很有意思,讀書太困的時候,壹覺就是大睡。原木枕頭放在硬木床上很容易滾動。只要動壹下,它就會滾走。他的頭落在木床上,砰的壹聲,他醒了,馬上起來看書。司馬光給這個原木枕頭起了個名字:“警枕。”

4.在月亮上閱讀

南齊有壹個叫江弼的書生。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學習,但是窮人買不起燈,他只能在有月光的晚上學習。每當他讀到月亮在西方落下時,他就搬壹架梯子放在墻腳下,站在梯子上看書。

月色漸落,他也壹步壹步的往上爬,直到爬到屋頂。有時,當他讀累了,他不小心從梯子上掉了下來。他趕緊起身,沒有撣掉身上的泥土,再次爬上梯子,繼續看書。

5.挖墻偷光

漢朝時,有個叫匡衡的人,勤奮好學。家裏很窮,他白天要工作,晚上可以學習。但是我買不起蠟燭,所以天黑了就沒法看書了。他鄰居家晚上點蠟燭讓它明亮。對鄰居說:“我想晚自習,但是買不起蠟燭。我能借妳的房子壹寸嗎?”

鄰居看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所以說:“妳窮得連蠟燭都買不起,還能讀什麽書?”匡衡聽後非常生氣,但他決定好好讀這本書。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壹個小洞,燭光透了進來。借著這微弱的光線,我開始如饑似渴地看書,漸漸地把家裏的書都看完了。附近有壹個大家庭,有很多書。

壹天,匡衡卷起鋪蓋,出現在壹所大房子前。他對主人說:“請收留我,我將在家裏為妳工作,沒有報酬。”就讓我看完妳家所有的書吧。”主人被他的精神感動了,答應了他借書的請求。

百度百科-邊巍三絕

百度百科-懸梁刺股

百度百科-原木警察枕

百度百科-在月球上閱讀

百度百科-挖墻腳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