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有很多人有很大的號召力和響應力。這個成語可以比喻成數字100,也就是100中的100。
在這個成語中,壹聲呼喊可以比作1這個數字,壹百個回應可以比作100這個數字。整個成語可以理解為數字1和數字100的關系。
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有影響力的人或事,能引起很多人的註意和反應。比如某個名人發表演講後,會有很多人跟著響應,形成熱潮。壹種反應也意味著團結、合作和集體行動的力量。當個人或團體提出壹項倡議或行動時,如果能得到大量支持和響應,他們更容易成功。
造句:
1,班長建議每人捐100元,全班立即響應。
2.他的新官壹上任,就做好了應對的準備,所有下屬都在為他努力。
3.老張認為自己是光明正大的,對於別人的惡意中傷,他是完全有求必應的。
4.壹些企業領導之所以能異口同聲地回應,是因為他們能與員工同甘共苦,使員工團結壹心。
他的提議受到每個人的歡迎,所以我們決定周末去露營。
6.員工們幾乎準備好響應總經理提出的改革計劃。
7.他發起了壹個新項目,結果鋪天蓋地,大家都願意參與。
8.他的想法受到全班同學的歡迎,每個人都表示支持。
9.他的提議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大家都表示願意參與這個項目。
10,明星提議組織壹次慈善活動,結果鋪天蓋地,人們紛紛響應。
11.他的團隊贏得了比賽,他的反應應該令人欽佩。
12.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場面十分熱烈。
13,他的建議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贊同,大家異口同聲地響應,表示願意參加這次活動。
14,領導講話受到大家的歡迎,可見他在群眾中的威信之高。
15,壹個領導的講話受到了群眾的歡迎,顯示了群眾的團結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