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100積分來問!有哪些數學家從小不是天才,成年後卻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並最終大有成就?

100積分來問!有哪些數學家從小不是天才,成年後卻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並最終大有成就?

劉輝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章算術筆記》和《島上算術》是中國最珍貴的數學遺產。

賈憲

賈憲是我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黃帝算術精草九章》(九卷)、《算術古集》(兩卷)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仙三角”和增乘開方法,這是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的原理和程序與此類似,而乘除法比傳統方法整齊、簡單、程序化更強,所以特別是到了高次冪時,就顯示出了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提出700多年。

秦·

秦(約1202-1261)四川安嶽人。曾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為官,1261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便以身殉職。他與、楊輝、朱時傑並稱宋元四大數學家。早年在杭州,他拜訪太師,向壹位隱士學習數學。1247年,他寫了著名的《舒舒九章》。《舒舒九章》壹書共18卷,81題,分為九類。它在數學上最重要的成就——“大計算的總和”(壹次同余組解法)和“正負平方根解法”(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術經典在中世紀數學史上占據了突出的地位。

葉莉

葉莉(1192-1279),原名李治,晉代欒城人。他曾經是周俊(今河南蔚縣)的總督。周俊於1232年被蒙古軍攻破,隱居求學,後被元世祖忽必烈所聘。1248年被寫入《測圓海鏡》,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象要素排列方程的方法。“天體術”類似於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設天元為某某”等價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壹種嘗試。葉莉的另壹部數學著作《易古衍段》(1259)也解釋了天道。

朱世傑

朱世傑(約1300),本名韓慶,住在燕山(今北京附近)。他“與著名數學家周遊湖海二十余年”,“循門而聚學者”(《莫若與祖異:四鑒序》)。朱世傑的數學代表作有《算術啟蒙》(1299)、《思源遇見》(1303)。《算術啟蒙》是壹部膾炙人口的數學名著,流傳海外,影響了韓國和日本的數學發展。“思源遇見”是宋元時期中國數學高峰的又壹標誌。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是“求積”(多元高階方程的提法和消元)、“疊加”(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和“邀差”(高階的插值)。

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河北淶源縣人,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不僅是數學家,還熟悉天文歷法、機械制造、音樂等領域,是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圓周率的計算,圓周率為3.1415926

祖歡

祖沖之子祖宣和父親祖沖之壹起,成功地解決了球體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了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科書中著名的“成祖原理”可謂是祖宣在5世紀對世界的傑出貢獻。

楊輝

楊輝是我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13世紀中期,活躍於蘇杭壹帶,作品眾多。

他著名的數學書有五種,二十壹卷。著有十二卷(1261年)、兩卷(1262年)、三卷(1274年)和兩卷(場場比乘除算法)

他在他的《從古代提取賠率的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相關的構造方法,“疊”是楊輝繼沈括的《隙積》之後對高階等差數列的研究。在《編類》中,楊輝將《算術九章》中的246個題目按照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歸類為九大類,如乘除法、除法率、符合率、交換、二次遞減、重疊積、余缺、方程、勾股等。

趙爽

趙爽是三國時期吳棟的壹位數學家。他曾經註釋過《畢達哥拉斯算術經典》,在他對《畢達哥拉斯算術經典》的註釋中,有壹篇500多字的全文,並附有壹張雲圖(失傳)。該註釋簡明扼要地總結了東漢畢達哥拉斯算術的重要成就,首次給出並證明了關於畢達哥拉斯弦的三邊及和差關系的20多個命題。

趙爽還推導了二次方程(其中A >: 0,A & gt0),利用太陽高度圖註記中幾何圖形的面積關系給出了“重力差技術”的證明。漢代天文學家用來測量太陽高度和距離的方法叫做重力差技術。

華·

華,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 10 10 12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去世。華1924初中畢業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讀書不到壹年。因為家境貧寒,他輟學了。他努力學習數學。1930他在《科學》上發表了壹篇關於代數方程求解的文章,引起了專家的關註。他被邀請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研究數論。1934,成為中國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去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1938回國,受聘西南聯大教授。1946被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邀請為研究員,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從65438年到0948年,他是伊利諾伊大學的教授。

1924金壇中學畢業,學習刻苦。1930後,在清華大學任教。

1936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回國後成為西南聯大教授。65438-0946年赴美,先後擔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教授,65438-0950年回國。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全三角和的估計。

壹個歷史問題,得到最佳誤差階估計(這個結果在數論中有廣泛應用);對啊,哈哈。

代表J. E .利特伍德關於Waring問題的結果和E. Wright關於Tarry問題的結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並且仍然是最好的記錄。

在代數上,證明了歷史長期遺留下來的壹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予

壹個物體的正規子必包含在其中心的結果的壹個簡單直接的證明叫做卡坦-布勞爾-華定理。他的專著《論堆的素數》系統地總結、發展和完善了哈代和利特伍德的圓法、維諾格拉多夫的三角和估計法和他自己的方法,其主要成果至今仍在近40年。

《世界領先地位》被翻譯成俄羅斯、匈牙利、日本、德國和英文,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壹。他的專著《多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確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理論,給出了典型域的完備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和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獲得了中國自然科學獎壹等獎。倡導應用數學和計算機的發展,出版了《總體規劃方法》、《最優化研究》等多部著作,並在國內推廣。與王元教授合作,在現代數論方法的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法”。他為數學教育的發展和科學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余篇,專著、科普著作數十部。

陳景潤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 5月22日出生於福建福州。1953畢業於廈門大學。

數學系。65438-0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在華教授的指導下學習數論。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該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研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成果。這壹成果在國際上被稱為“陳定理”,並被廣泛引用。該工作與王元教授、潘成東教授共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壹等獎1978。後來對上述定理進行了改進,在1979開頭完成了《等差數列中的最小素數》壹文,將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到了16。

,受到國際數學界的好評。還研究了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前沿技術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發表研究論文70余篇,有《數學趣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蘇(1902-2003),浙江平陽人。1927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後進入該校研究生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2年國家院系調整,他任教於復旦大學,歷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從1983,成為復旦大學名譽校長。1985至今溫州大學名譽校長。歷任第七屆、第八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NLD中央副主席。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系委員、學術委員會常委,專攻微分幾何,創立了國內外公認的微分幾何學派。著有《射影曲線引論》、《射影曲面引論》等專著10部。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和“曲面法船體線型制作程序”分別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蘇老家裏雖然窮,但父母省吃儉用,為了供他上學還得拼命幹活。當他上初中的時候,他對數學不感興趣。他覺得數學太簡單,壹學就會懂。可以衡量,後來的壹堂數學課影響了他的壹生。

那是蘇初三的時候,他在浙江省第六十中學讀書。楊老師教數學,他剛從東京留學回來。第壹節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其船造炮,獲取利益,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國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必須振興科學,發展工業,救亡圖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裏的每個學生都有責任。”他大量引用並描述了數學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節課的最後壹句話是:“為了救國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先驅。為了發展科學,我們必須學好數學。“我不知道蘇壹生上過多少課,但這壹課永遠不會忘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觸動了他,給他的心靈註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為了拯救中國苦難的人民;讀書不僅僅是為個人尋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尋求新生。這壹夜,蘇翻來覆去,壹夜未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讀書不忘救國”的座右銘。迷上了數學,無論是隆冬酷暑,還是霜降雪夜,蘇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計算,四年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壹中(也就是當時的省十中)還珍藏著壹本蘇的幾何練習本,是用毛筆寫的,做工精細。高中畢業時,蘇各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赴日留學,並以第壹名的成績考取東京工業學校,在那裏如饑似渴地學習。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較早進入數學研究領域。同時撰寫論文30余篇,在微分幾何方面成績斐然,並於1931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前,蘇壹直是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的講師。正當壹所日本大學準備高薪聘請他為副教授時,蘇決定回到中國,到養育他的祖先那裏教書。浙江大學教授回到蘇後,生活非常艱苦。面對困難,蘇的回答是,“苦難不算什麽,我願意,因為我選擇了壹條正確的路,這是壹條愛國光明的路!”

這是老壹輩數學家的愛國之心。

蘇先生去世的消息傳開後,平陽人民感到非常沈重。由於他對家鄉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名字早已與家鄉的許多方面聯系在壹起。

當我重讀“臥牛山腳下農夫的兒子,牛唱贊歌,帶來溪水。”想把青竹砍成鞭子,牽著牛去耕天下,卻沒有壹些念想。蘇不僅是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也是壹位優秀的詩人。他壹生與詩歌結緣,既體現了他熱愛祖國的精神,又滲透著濃濃的鄉愁。就蘇《業余詩鈔》中的數百首詩而言,贊美家鄉的詩有數十首:甌江雁蕩、臥牛隨溪、農家風情、兒歌俚語,都在詩中韻味十足,創作時間都在60年以上。詩歌是蘇的人格投射、情感物化和生命結晶。閱讀他的詩歌,為我們了解現代中國正直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難得的藝術參照。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蘇就生活在西北的壹個小鎮上,處於“流亡大學”的困境。他仍不忘故鄉長輩,以詩寄情:“畫角聲催血,遍地煙缺金。”“萬裏故鄉隔戰塵,江南煙雨夢歸頻。”“可憐孩子衣服小,無奈回到夢裏。”抗戰勝利後,他到臺灣省接管臺北大學。很多朋友都勸他留在臺灣省,但他還是決定回浙大。1946年3月,蘇在從臺灣省返回的飛機上,寫下了充滿鄉愁的《懷念》壹文:“臺灣省峽,深藍滿波。波浪破碎,孤機指向遠方,浙東和北歐。白雲開處山重疊,分明萬裏當季。歸來時節,紅樓幽處,新雪盛開。”後來,蔣介石發動內戰,把人民困在水深火熱之中。蘇的詩充滿了傷天害理、憂國憂民的情懷:“目中無凈土”、“聽得鼓聲動我悲”。在舊中國災難深重的歲月裏,他的詩充滿了憂患,作品灰暗,童心躍然紙上。

蘇的故鄉詩以南燕題材最為豐富。1902年出生,1919年離開家鄉去日本留學。此後壹直在外地生活,但內心最牽掛的還是家鄉的南雁蕩山,描寫南巖風情的詩句有幾十首:匯文書院古風、仙姑洞香、碧溪渡竹筏、順溪香魚、騰蛟古橋。牛背只當槽晚,羊腸從此入深山。雲中千風雨,夏秋沙灘聲如溪。我記得春天來了草,夕陽擺渡是船。“由於詩人對環境十分熟悉,便順手來到這裏,把碧溪渡、東南平章、雲觀等景點描寫得惟妙惟肖。1945抗戰勝利剛結束,他想回老家,卻沒有機會,於是在仙姑洞夢遊中寫道:“夢裏仙姑畫了壹條線,卻是淡淡的。不知窗間寒影,山色明。“窗前寒燈已成故鄉明月,足見其深情。他的南雁之旅、南雁美景之歌、鄉愁、對南雁的思念,都寫在回憶和思念裏。1942有個朋友在寄給他的壹首詩裏寫道:“情難寄於秭歸聲,心追雁行。”他對他說,“雲觀離仙道壹千步,明月獨掛,印雁。"家鄉的老同學史強帶來了南雁特產幹香魚,他深情地寫道:"晚聞家鄉秋色,鳳姐不必記鱸魚。"

家鄉故居前有座山叫牛山臥,是南巖的景觀之壹。這座山在蘇的詩中多次出現,他自稱“臥牛山腳下的牛郎”、“臥牛山腳下的老農”、“臥牛山腳下的農民”。他和著名文學史家蘇教授是老鄉。兩人都在上海工作,對南燕感情很深。1983年,蘇給蘇的信《南雁燕子感覺像仲翔》:“離開名山四十年,有時思念南雲。仙姑喜極而泣,芬芳馥郁,孫老無緣無故地羅列雜文(孫寫了壹篇文學院的聯名信:‘伊洛講尊,永嘉前輩多讀書’)。牛背笛斜跨日,羊腸追舊園門。秋來到處都是鄉愁,有幾個村子。”收稿激起了蘇的無限懷念,他寫下了“布老寄長句,以示小時候在匯文書院的同感”:“南燕歸項六十年,傅仁交淩雲。桂花裏沒藏著什麽,中國表裏卻有輕松的東西。野渡是真畫,藍光剛好夠玄關門。柯鄉未覺靈山遠,鳳凰有村。”兩位名人的詩現在已經成為他們家鄉的珍寶。1985年,蘇為平陽地名題詞,其中寫道:“我平陽人傑地靈,野山魚米飄香。”這首詩後來成為贊美平陽的名句。

讀蘇的詩,不難感受到他是壹個有氣質的人。其實他無意做詩人,但他對生活經久不衰的熱情、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淵博的學識、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激昂的鄉愁,使他無論做什麽事都獲得巨大成功,成為真正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