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庸醫殺人
發音y not ng y和sh ā ré n
解釋庸醫:醫術很差的醫生。醫術差的醫生誤用藥物,危害人民生命。
來源:《宋史·食貨誌》:“使醫者擇善脈,即縣官賜藥,審病之癥,使貧者不被庸醫誤而死。”
這個我也發現了,但是“蒙醫”不是成語。
蒙古醫生
人們習慣稱那種“邪醫”為蒙醫,這是對傳統蒙醫的別稱。
之所以對蒙醫有如此令人恐懼的看法,與蒙醫的治療方法有關。蒙醫是蒙古族特有的醫療體系,古代主要集中在雍和宮。傳統蒙醫多采用理療,很少使用藥物,擅長正骨。(清代蒙醫受藏醫影響較大,尤其是藏醫《四部醫典》的出臺,發展了蒙醫,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怎麽接骨才舒服?這個專業難免讓患者害怕三分。對於常見的頭疼腦熱,蒙古族人很少就醫,全靠自己的抵抗力。所以蒙醫不接受這方面的醫療,也就是說病情嚴重,危重。他們養成了為了立竿見影而敢於使用猛藥的習慣。清朝帝國醫院也用了壹些蒙醫,但是妳可以想象如果讓他們按照草原用藥的標準來治療虛弱的皇親國戚,會是什麽效果。“蒙醫”出名了。
所謂“蒙醫”,是來自海外(西方)的貶義詞。詞源是,在古代,中醫使用針灸、草藥等外國人不熟悉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他們覺得奇怪,但確實有壹些不負責任的巡回醫生,醫術馬虎,治不好(但也沒殺人)。所以外國人認為中醫就是這樣...而且由於他們對中國人的印象還停留在成吉思汗西征時期,都把屬於“蒙古亞種”的中國人稱為蒙古人,所以貶損中醫為“蒙醫”,後來他們的用詞和表達又引申為中國“黃綠醫”的同義詞。
“蒙醫”引申為對中國北方“無知”之人的貶義詞。
也
黃煌博士
“黃綠醫生”是粵語單詞。
“黃綠”的由來是“劉皇”(粵語中與“綠”、“六”同音)。據孔仲南《粵諺考》載,謂“空身不實,故稱,並有先生、劉先生之言。相傳黃巢的六個兄弟都是老窩裏的第六個而作弊,所以他們把作弊叫做劉皇。”
在廣東,“黃-黃醫生”基本等同於“只懂壹點醫學知識,壹知半解,不負責任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