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以體詞為中心的短語都是詞性短語嗎?以謂語為中心的短語都是謂語短語嗎?請舉例說明。。。

以體詞為中心的短語都是詞性短語嗎?以謂語為中心的短語都是謂語短語嗎?請舉例說明。。。

成語的句法功能可以分為兩類:謂語和體詞性。所謂謂語功能,是指這類成語的句法功能相當於謂語;體詞的功能是指這類成語的句法功能等同於體詞。謂詞性成語包括動詞性成語和形容詞性成語,它們在句子中的主要功能是充當謂語和狀語;詞性成語在句子中的主要作用是充當主語和賓語。

習語的內部語法結構與其外部句法功能之間的內在對應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將它們列出如下:

結構類型、功能和能源類別

①主謂類型的可預測性

②述賓類型的可預測性

③謂語補語的可預測性

④中國式謂詞

⑤設置漢語風格或體詞性或兼謂語和體詞性。

⑥連鎖的可預測性。

⑦並發語言的可預測性。

⑧收縮可預測性

⑨組合式

單倍型

由名詞詞素組成的詞類

由動詞詞素組成的可預測性

形容詞語素構成的可預見性

主謂謂項

c述賓謂詞

d-補語謂詞

e形中謂

f是中型或表語或體詞性或表語兼體詞性。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知道,成語的內部結構和外部功能壹般都有相應的規律。但有些成語認為,定義成語的詞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其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所以只強調“在壹個句子中,不管成語本身的結構如何,都可以充當壹定的句子成分”。恕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既然成語的句法功能(即“詞性”)與其語法結構密切相關,就要揭示這些規律。

謂詞性成語和習慣性成語的通常用法和壹般謂詞性成語和習慣性成語的用法差不多,這裏就不贅述了。以下是對成語在句法功能上的特質及相關問題的討論。

以名詞性語素為主要成分的定中型聯合成語的句法功能比較特殊,有必要進行詳細分析。在《漢語語法分析》中呂叔湘先生指出:“以名詞為主要成分的四字格詞,往往不用作名詞:不要那麽健談,等他說(像動詞)∣這個人眉毛粗(像形容詞)。”這個觀點很有見地。

有定中型聯合成語的句法功能有三種。

第壹,符合自身的語法結構,只具有體詞的功能。例如:

示例1。但這個時候,情況正好相反。兩棟樓幾十個窗戶後面有壹雙眼睛,直盯著這個“瞭望塔”有什麽不同,有什麽變化,有什麽猜測的線索。(馮驥才《走進風暴》)

例1“線索”作賓語,只有體詞的作用。再比如“銅墻鐵壁,金科玉律,明槍暗箭,靈丹妙藥,零碎化簡,顯見有效,人精,多余詞句”等。,都只有文體功能。

二是偏離了自身的語法結構,只具有謂語功能。例如:

對於重要的作品,讀壹本書,充分理解吸收,比讀三五本書,得到壹個模糊的印象要好得多。(秦牧《學牛吃鯨》)

第壹層“壹瞥”作為衛語,只有謂語的作用。再比如“出水,嘩眾取寵,密集,盤根錯節,奴顏婢膝,廚子太多,虎頭蛇尾,禽獸不如”等。,都只有謂詞功能。

再次,在語言實踐中,它既有謂語功能,又有體詞性功能,謂語功能的用例往往更為常見。例如:

我覺得這個地方不錯。陳設古色古香,但窗外壹叢半綠半黃的竹子和窗外隱約可聞的池水,讓這裏更加舒適寧靜。(吳組緗《竹樓》)

《出埃及記》4.直到車換成了臺階,他才驚訝地發現,在他的周圍,小城的古風被優雅地保存了下來。(谷宏春夏之交)

例3中“古風”作謂語,是表語,形容古雅的色彩和情調;例4中用作賓語,指古雅的色彩和情調。這個成語有兩個作用:述謂和體詞性。再比如“想當然,想盡壹切辦法,精力充沛,粗心大意,真誠,汙穢,奢侈,忠誠”等。,都有兩個作用:謂語和體裁。

以名詞性語素為主要成分的漢語成語為數不多,它們既有體功能,又有謂語功能。例如:

他認為這封信的措辭很可憐,能打動鐵石心腸。(錢鐘書《圍城》)

女人充滿了憐憫和同情,但這種同情是有條件的。壹旦她的愛情受到威脅,她會比男人更無情。(張銳《盜馬賊的故事》)

中國式定義的“鐵石心腸”,作為例5中的賓語,是詞類,指心如石頭,不為感情所動;例6中作謂語,是表語,形容鐵石心腸,不為感情所動。這類既有體詞性又有謂語的句法功能的確定性漢語成語,也如“惟壹畦水,共壹餐,將死,壹個馬平川,壹個瞪眼金剛,壹盤散沙,壹個大名”等等。

2.4.3.漢語中仍有少數成語的核心語素既是謂語又是體詞,這就決定了這些成語具有與其結構類型相對應的兩種句法功能。這種成語叫雙形成語。這從另壹個側面證明了成語的語法結構類型與其句法功能之間的壹致關系。例如:

我告訴妳,不管妳有多厚顏無恥,不管妳有多聰明,這裏都沒有妳立足的地方。(司馬文森《風雨通江》)

但是,他每次都不在外面呆很久,而且好像是用甜言蜜語把五姨太騙到家裏不吭聲的。(巴金《談憩園》)

《修辭學》中的核心詞素“言”和“於”都包含著說和談兩種意義。當它們與“說”的意義壹起出現時,“修辭”是壹個中等大小的組合和謂語,如例7中用作謂語;“花”字出現時,“修辭”是壹個中等大小的組合和詞類,如例8中用作賓語。

我猜他的兒子和女兒可能不願意聽他的。我猜他不會壹直和兒子女兒說話。(梁的《再中秋》)

10.我懶得社交。當我談論它的時候,我厭倦聽到同樣的老故事。(夏衍《心防》)

“老生常談”的核心語素是“談”,壹個是謂語,壹個是“談或議”;第二個是身字,“妳說的。”很明顯,當它是謂語時,“老生常談”就是主謂、表語,如例9,第壹層做謂語;當它是壹個慣用詞時,“陳詞濫調”是中國式的和慣用的,如在例10中用作賓語。

常見的雙格式結構的成語有“甜言蜜語、閑話家常、侃侃而談、深謀遠慮、長篇大論、壹廂情願、竊竊私語、諄諄教誨”等。

2.4.4.有些成語來源於同壹個詞源(如寓言、神話傳說、歷史事件、名著)。由於成語的結構直接決定了它的句法功能,為了適應語言交際的需要,許多來源相同的成語有兩種句法功能不同的結構類型:壹種是謂語,壹種是詞性。例如:

毫無疑問,民族戰爭不依靠人民大眾是不會勝利的。阿比西尼亞的錯誤是前車之鑒。(毛澤東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措施和前途)

示例12。蔣介石失敗的壹個主要原因是壹切都要靠外援,這是“前車之鑒”。(周恩來關於和平談判的報告)

《前車之鑒》《前車之鑒》都是出自荀子?相”。而“前車之鑒”是主謂、表語,在例11中用作謂語;前車之鑒”是壹個中國式的詞類,在例12中用作賓語。它們的結構類型不同,句法功能也不同,所以不能互相替代(當然語義上也有區別,所以省略,下同)。

然而,今天,他們已經不是富堅的老馬,而是正在奔跑的老馬。老馬識路,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對黨和國家已經或正在做出的貢獻。(張琦熱流)

《出埃及記》14.畫家蔡曾經是壹位識路的老馬,他熱心幫助他的畫友,精益求精。(周壽娟《蘇州遊記》)

“老馬識途”“老馬識途”都是出自韓非子?說林。而“壹匹老馬認得路”是主謂類型,在13的情況下,是謂詞性的,用作從句;“識途老馬”是中國式的,詞性,在例14中用作賓語。

壹脈相承的常用成語有“杞人憂天/杞人憂天、怨天尤人/怨天尤人、禍及弱國墻/弱國墻、忠言逆耳、中流砥柱/中流砥柱、江郎缺才/失筆、江郎妙筆”。

這些詞源相同但由於結構關系不同而功能不同的同源成語,不僅進壹步說明了成語的內部結構制約著其外部功能,也說明了對句法功能的需求也能促進內部結構的變化。

綜上所述,成語的內部結構與其句法功能密切相關。從成語的整體情況來看,語法結構制約句法功能;但從壹些確定的中型聯合形式和少數確定的漢語成語來看,句法功能有時是相對獨立的。因此,我們不妨認為漢語中的大多數成語都有與自由短語相同的地方,即結構類型規定了其功能範疇,但成語是定型的(尤其是意義的完整性和結構的固化);而成語中的壹些定中組合式和少數定中式更接近漢語復合詞,因為漢語復合詞的結構類型與其功能範疇的關系相對較遠,句法功能更為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