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像娛樂
65438+10月22日中午,12,《乘風破浪的姐姐2》在芒果TV上線。#那英跳舞#和#杜華說容祖兒長得像宣儀,所以給了高分#、#袁姍姍預測她最棒#、#楊鈺瑩好溫柔#等節目相關詞匯成為熱搜。
從“30歲的李”到“30歲的伊、伊、伊”,《乘風破浪2》延續了第壹季的女性勵誌主題。問題是,節目能否在強調女性自信、關註女藝人生存狀態的同時,避免內核空洞的偽女權主義。《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她綜藝》的開創者,在品牌化的同時還能保持立意?
人家樹立了標桿,換湯不換藥?與《乘風破浪》第壹季的候選人相比,第二季的學姐不在少數,但整體人氣兩極分化。30姐妹中不乏那英、容祖兒等實力歌手,以及安吉爾、陳妍希等知名演員。然而,後來出現的幾個姐妹,如汀安妮、唐晶美、陳小雲、宣璐和蔣璐霞,知名度相對較低。
從年齡上來說,第壹季的妹子比較年輕,高能選手的年齡基本在30-40歲之間。比如第壹季開始的時候,Lyric和Isabelle在舞臺上排第壹第二,“大碗寬面”組的、、、吉娜、和沈。另外,第壹季總決賽的14人中,超過壹半的妹子年齡在40歲以下。
第二季,姐姐們年齡都比較大,近壹半在40-50歲之間,而且都是在文藝和古典曲目上紮堆,在選歌上也能看出來。
相比於張雨綺前期的第壹季《粉紅的回憶》,作為全場為數不多的老歌,第二季中,帶著感情演繹老歌的姐妹也不在少數,比如楊鈺瑩的《不想說話》、程莉莎的《月見草》、左小青的《心戀》、安吉爾的《蝴蝶飛》、張柏芝的《星話心願》,但太多有時間感的曲目都是有限的。
張雨綺的粉色記憶
雖然《乘風破浪》的初衷並不是對女性年齡設限,但從第壹季節目的走向和賽制的安排來看,想要獲得觀眾的投票,必須通過體力、舞臺和觀眾關系的三重考驗。某種程度上,年輕化、大眾化、話題化成為《乘風破浪》篩選中的隱性指標,為第二季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事實上,《乘風破浪的姐姐》第壹季的火爆為第二季的陣容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延伸空間,但從第二季的陣容來看,《乘風破浪的姐姐2》似乎並沒有走出第壹季的套路和格局。
《乘風破浪2》第壹期,那英的組隊標準:“會唱,會跳,顏值高”,與第壹季文靜的“擇妾標準”高度重合。有網友開玩笑說:“那個妹子是不是拿了靖捷的劇本?”
此外,另壹個元老集團——溫柔女神楊鈺瑩,定位像伊能靜,成語愛好者面對小作文作家;《沈魚落雁》的張柏芝對張雨綺走的是率真坦誠的路線;《博納老板娘》金標註制作方老板娘;網傳“豪門闊戶”胡靜對“拉資本進集團”的黃聖依;克勞迪婭的中國舞《衣缽》被安吉爾和可可繼承。劉燁接過了吳昕和沈的接力棒...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2》第壹期的剪輯來看,第二季似乎還沒有跳出原有的敘事框架。直來直去的大姐姐,溫婉如玉的知心姐姐,性格大方的絕代佳人,多項選秀節目出身的全能歌舞利器,還有壹個沒有歌舞功底的演員肖透明,《乘風破浪2》中人物的群體形象和定位幾乎與上壹季如出壹轍。
另外,《乘風破浪的姐姐2》在舞臺和賽制上並沒有做出顛覆性的改變,所以觀眾在觀看第二季的時候非常容易代入第壹季的劇情和套路。比如那英的出場被明星們尷尬地打了個招呼,和第壹季裏安靜的出場壹模壹樣。
《乘風破浪》成功上映,但如何平衡節目走紅後原有的模板和後續的創新機制是個難題。模板和套路是有效的,可以延續第壹季帶給觀眾的快感,但同時也會消磨觀眾的新鮮感。
《乘風破浪的姐姐2》作為壹檔爆款節目,第壹季已經達到了最大觀眾量,第二季的觀眾也多為原觀眾和粉絲。同樣的套路,對這部分觀眾吸引力不夠,但會被“說服”。
此外,人們設定目標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那英不安靜,天使也不是萬茜。壹旦裝了人,後續的“劇本”就配不上了,觀眾會有被出賣的感覺,會對節目後期和藝人本身造成難以預料的負面評價。
順勢而為,精準營銷助力圈子。2020年可謂是妹子們的“玩年”。《乘風破浪的姐姐》成為現象級綜藝,首日播放量2.5億,兩天熱搜N次,壹周微博話題超80億,討論近380萬。在女子賽道勝出,憑借反時代選秀題材的優勢,無價姐成為爆款。
定位和內容決定了綜藝節目的天花板,話題決定了它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綜藝節目壹定要“活”,熱度不能少。《乘風破浪的姐姐》堪稱話題創作的“教科書”。它順勢而為,利用嘉賓帶來的相關討論引爆網絡,精準營銷,達到快速流通的效果。
《乘風破浪》第壹季開播前,網上壹份疑似泄露的嘉賓名單引發熱議,但芒果堅持不表態,任由“謠言”繼續發酵,還借助劉敏濤穿紅色高跟鞋的表現,為姐姐的熱情助陣。《乘風破浪》沒有首播,以至於在沒有任何事先預告的情況下,突然開播卻能直接“爆屏”。
劉敏濤的紅色高跟鞋
然後,因姐妹們的性格在出場時引起的“話題梗”被壹個個扔進熱搜,比如安靜#這幾年我白忙活了#,張雨綺#妳不懂,我是亮點#等等。在剪輯上,通過“標簽化”的形式增強印象,使節目中姐妹們的群體形象多樣化,如張雨綺“得心應手的美”的設計,黃聖依“心胸寬廣”的設計,杜華“千篇壹律的女團評委”的設計。
《乘風破浪》最終為芒果TV帶來了13的廣告品牌贊助和超過5億的廣告收入,為全年會員數的翻番貢獻巨大,同時也讓芒果超媒體市值暴漲,成為長視頻領域的壹股盈利流。
如果說第壹季的姐妹們是靠個人魅力和恰當的營銷圈出來的,那麽第二季節目組的意義就非常明顯了。只有那英、張柏芝、安吉爾、李菲兒等幾位話題嘉賓。,“乘風破浪2”可以吹壹把“黑紅”風。
《乘風破浪的姐姐2》首播,壹種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黃曉明和李菲兒事件讓《乘風破浪的姐姐2》沒有首播,我喜歡提很多熱搜;那英、安吉爾、張柏芝、楊鈺瑩等爭議明星做客,下壹波熱搜已經在路上了。有了第壹季的經驗,我們會比《乘風破浪的姐姐2》更註重節奏,保證熱度持續到最後。
先鋒,《她綜藝》的品牌困境《乘風破浪》能獲得好口碑,是因為它提出要打破“30+女星”的刻板印象。在此之前,中年女演員的困境是老生常談。《乘風破浪》聚焦女性藝術家,向我們展示了女性藝術家的另壹面:獨立、成熟、自信、美麗。
但節目賽程過半後,由於比賽規則和評分標準的不合理,姐妹們越來越在“燃、爆、有力、共舞、穿插說唱”等傳統韓國女團單壹風格上妥協,缺乏多元化、百花齊放的優勢。沒有了最初的張揚和霸氣,他們把頭轉向了年輕人和流量,沒有給30+的女性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豐富的魅力。越來越多的人質疑《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初衷和立意。
有網友說我想看到姐姐們打破常規,其實我看到了她們逐漸適應臣服。我那個乘風破浪的妹妹最後也只好隨波逐流了。《乘風破浪2》延續了第壹季的熱度,但能經得起第壹季的宗旨嗎?弘揚女性魅力,打破對女性的偏見和固有印象,難道只是壹場短暫而壹廂情願的狂歡?
《乘風破浪》第壹季,弱節目組和強妹子是觀眾最喜歡的心理支點,也給了觀眾極大的新鮮感。姐妹們真實自我的展現,讓我們在綜藝節目上看到了很長壹段時間內個性獨特的人,而不是千篇壹律被重新塑造的工業化商品。
但是,類似的新鮮綜藝節目,在節目火了之後,很容易消失。《乘風破浪》第壹季的冠名商是微信業務,壹個不知名的國貨,第二季換成了芒果臺的旗艦廣告主金典。有了資本的加持和節目的品牌效應,節目組的底氣更足了,話語權的天平從姐妹倆轉移到了節目組。
可以說,《乘風破浪》的現象級爆款吞沒了節目。節目被品牌化,姐妹倆的話語權被剝奪,第壹季很難看到觀眾想要的酷點。
這幾年《她綜藝》的賽道很火爆,大浪淘沙之下幸存者寥寥無幾。“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獨特理念成就了它的品牌口碑。問題是,女權主義除了熱度和噱頭,還有多少是以女性自由獨立為核心,以反映當下社會女性微觀世界為目的的?
《乘風破浪》第壹季的成功,讓“乘風破浪”和“妹子”這兩個詞有了更近的含義,同時也為妹子帶來了額外的翻紅效應。但在第二季,如果只扣這兩個字,節目的核心思想就不再內化,相反,如果把附加的成果作為原始動力,那麽滿載的航船就無法起航。接下來的《乘風破浪的姐姐2》可能需要好好想想了。除了熱能和紅外線,什麽才是真正的“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