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漢語詞匯中的定型詞。成語,大家都說成了詞,成語也是如此。成語多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
先斬後奏——先斬後奏
先行動後行動,就是先執行後匯報。朝臣們先把人處決了,再向皇帝報告。比喻沒有請示就做了壹件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上報上級。
先玩成語的歷史淵源是竇為了換取赴京趕考的路費,把女兒抵押給蔡婆婆做童養媳。十年後,竇娥的丈夫死了,地痞張呂二想占領竇娥,誣陷竇娥毒死了竇娥的父親。竇娥被政府斬首。六年後,深受皇帝信任、有權先斬後奏的竇冤枉了自己的女兒。
袁的思想感情
在封建社會,人們不僅在人身權利和政治經濟上受到壓迫,在思想上也受到毒害。按照當時的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人間是非,主持人間正義。封建官員往往出於無知,把自己比作天。竇娥起初也受到神權政治的影響,認為“青田大師”可以主持正義,懲惡揚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醒悟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無可厚非”的社會真相。
在《滾繡球》這首歌裏,她猛烈地控訴天地之神靈混淆是非,導致惡人橫行,為善不義。竇娥對神權政治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指責和根本否定。她的激憤之詞,如熔巖決堤,山洪決堤,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抗精神。
竇娥死前的三個誓言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反映。壹方面,關漢卿關心人的感受,洞察現實。他通過竇娥對天地的控訴和三願的實現,表現了對封建官吏的痛恨和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了人民對封建統治的痛恨和要求改變現實的時代精神。另壹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雖然他關心人民的疾苦,但他不能意識到人民自己的力量。他雖然痛恨封建統治,但又找不到改變現實的辦法,最後還是動了天理來擺平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當然,上帝被竇娥感動了,這也表明竇娥是被深深地冤枉和憎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