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國蜀國諸葛亮《誡書》:淡泊則無誌,靜則遠。
沒有清靜和欲望就無法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
2.寧靜致遠?【níng jūng zhyu℉n】只有當妳有壹個穩定寧靜的心靈,不受其他思想的影響,妳才能設定壹個崇高的目標。
來源:三國蜀國諸葛亮《誡書》:淡泊則無誌,靜則遠。
沒有清靜和欲望就無法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
3,靜以修身,儉以修身【jìng yǐxishēnēn,ji m: n y ǐ y m: ng d é】意為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來源:三國誌蜀諸葛亮誡: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靠內心的平靜來陶冶自己的身心,靠勤儉節約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格。
延伸資料《誡書》成書於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壹封信。諸葛亮把壹生獻給了國家,死了。他為蜀漢民族事業日夜操勞,疏於親自教育兒子,所以寫這封信警告諸葛瞻。
文章主旨是鼓勵兒子好好學習,意誌堅定,修身養性要從冷漠寧靜中努力,切忌懶惰急躁。總結做人和做研究的經驗,圍繞壹個字“靜”,同時把失敗歸結為壹個字“躁”,形成鮮明對比。
作品就幾十個,傳達的信息比長篇大論好多了。文章短小精悍,清新淡雅,樸實無華,平易近人,這些都是本文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