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墻腳偷光(挖墻腳借光),成語典故。
它描述了匡衡在西漢時期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壹名大學者的故事。
現在這個成語壹般用來形容勤奮學習。
從墻上偷光的故事發生在山東省鄒城市崗山街道楊霞村。
據《漢書·匡衡傳》記載,西漢宰相匡衡年輕時從東海縣逃到這裏。因為家境貧寒,他白天幹活,晚上挖墻腳,由鄰居楊太太看。
匡衡被任命為宰相後,為了報答楊夫人借燈讀書的恩情,專程前去拜訪。這時,楊夫人去世了。
後來,這個村子改名為楊霞村。
現在人們普遍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匡(kuāng)恒(生卒年不詳),東海縣成縣(今棗莊市嶧城區王莊鄉匡灘村)人。
祖籍東海城(今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匡衡墓位於山東棗莊嶧城西南華裏礦灘村14,是匡衡故裏。
西漢時期的經學學者兼大臣,以說“詩”著稱。
元帝是首相。
匡衡居住的村子叫王匡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魯城鎮),王匡村北面的山叫匡山,匡衡上學的村子叫老樹村,匡衡上學站的石頭叫王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