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出處為《孫子兵法》,原文如下: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最好,其次是破軍;全旅最好,破旅次之;整兵最好,破兵次之;全吳最好,破吳次之。故是勝,善者不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者也。
於是,兵攻城,敵隨,兵隨,再攻城。圍攻的方法是最後的手段。修本文,用器械,三月完成;我離開已經三個月了。會被它的憤怒和附在它身上的螞蟻壓倒,殺死三分之壹的士卒,而城池不拔,這種攻擊也是災難。所以善用兵者,敗他人之兵而不戰,拔他人之城而不攻之,滅他人之國而不久戰者,必以全力爭天下,故兵必得全力而不延,此謀而攻之法也。
《孫子兵法》是古今中外第壹部系統完整闡述戰爭的經典著作。《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孫武寫的。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軍事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書”、“古代世界第壹兵書”。這本書有三卷十三篇代代相傳的文章。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深刻,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髓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是壹種系統的戰爭觀。孫子兵法從來不認為戰爭是兩軍的簡單對抗,而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在戰爭過程中,必須綜合運用信息戰、經濟戰、外交戰、心理戰等各種手段。《孫子兵法》說:“上軍作計,然後斷敵,然後斷兵,然後攻城;攻城之法是不得已而為之”,“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告訴我們,對於可以通過戰略和外交解決的問題,不應該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即使動用軍事手段,也要首先設法在心理上率先戰勝敵人,攻城略地。
作者簡介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本名長慶,春秋末期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為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至聖軍事家”,被譽為“百家之師”、“東方軍事科學鼻祖”。
孫武的遠祖是春秋時期陳果之子的後代。他也是軍事家孫臏的祖先。
他曾率吳軍大敗楚軍,占領楚國都城,差點滅了楚國。孫吳到了吳國後,隱居在吳國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郊外的圓頂山,以務農為樂。此時他寫出了孫子的巨著《孫子兵法》,受到後世軍事家的推崇,被譽為“兵家聖書”,居兵書七部之首。
孫武五十多歲的時候,他最好的朋友伍子胥被殺。孫武不再為吳的對外戰爭策劃出力,而是隱居鄉間,修改自己的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殺後不久,孫武很可能是因為憂國憂民,失意而死。他的死亡日期應該是在公元前480年左右(魏昭公)。從退休到生命的最後,孫武從未離開過吳國。死後葬於武都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