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不拘壹格(bù?jū?yī?格的故事)

不拘壹格(bù?jū?yī?格的故事)

清代有個思想家、文學家叫龔自珍。1792,出生於浙江仁和,現在是杭州的封建官僚家庭。

他從小就愛讀書,尤其是學寫詩。14歲會寫詩,18歲作詞,20歲成為著名詩人。他的詩想象力豐富,語言華麗,風格浪漫。他在詩歌中揭露了清朝的黑暗和腐敗,主張改革,支持禁煙派,反對侵略和妥協,充滿了愛國熱情。他是壹個愛國者。

龔自珍27歲舉人,38歲進士。她在清政府做了大約20年的官員。因為不滿官場中的腐敗和黑暗,他受到了排擠和打擊。

自從林則徐來到廣東,開始大規模禁煙後,龔自珍就預感到英國有可能發動戰爭。龔自珍建議朝廷加強邊防戰備工程。

1839年,48歲的他毅然辭職回到家鄉。在回鄉的旅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人民生活在苦難之中。他不禁被這壹幕感動了,即興寫了壹首又壹首詩。

壹天,龔自珍路過鎮江,看到街上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壹問,原來是土豪神在參賽。人們帶著玉皇大帝、風神、雷神等神靈虔誠膜拜。這時,有人認出了龔自珍。壹聽說當代作家來了,壹個道士沖上前去,求龔自珍給神仙寫壹篇祭文。

龔自珍大手壹揮,寫出了“九州生氣,靠風雷”的詩句。全詩共四句:“九州生氣依風雷,讀書悲;我勸上帝重新站起來,放下才能,不要拘泥於壹種模式。”

詩中的九州是整個中國的代名詞。詩的主旨是中國要活著,要依靠社會的快速變化。現在人們不敢說話,這是令人沮喪的。我勸上帝振作起來,不要墨守成規,把有用的人才丟給世界。

後來人們從“不拘壹格”中總結出“不拘壹格”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不拘泥於壹種規範或方法。

孩子們,故事結束了。成語“不拘壹格”出自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九州因風雷而怒,千馬共學而悲。我奉勸上帝再來壹次活力,不拘壹格降人才。”“拘留”是指限制。“非正式”的意思是不受約束或限制。“網格”是指規範、方法和標準。“不拘壹格”比喻打破常規,不局限於壹種規範和方法。

故事講述了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禁煙,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48歲時,他毅然辭職退休。路過鎮江時,他看到當地的人們在祭拜神靈。他寫了壹首詩:“九州生氣靠風雷,千軍萬馬齊讀書悲;我勸上帝重新站起來,放下才能,不要拘泥於壹種模式。”

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有愛國之心,要兼收並蓄,要有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