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江南三記》,全詩如下:
壹個
江南好,風景舊;當春天來臨時,太陽從河面升起,河面上的花比紅色更鮮艷,綠色的河比藍色的草更綠。怎樣才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其次,
江南憶,最難忘的是杭;月中山寺尋月桂樹,郡亭枕上觀潮。妳什麽時候重遊?
第三
江南憶,其次是武功;吳壹杯春竹葉,吳娃舞芙蓉醉。遲早會再見面的?
翻譯如下:
壹個
江南的風景多美啊,風景熟悉了好久。春天來了,太陽從河面升起,讓河面上的花比紅的更鮮艷,綠的河面比藍的草更綠。人怎麽能不懷念江南呢?
其次,
江南的記憶最能勾起杭州的回憶:中秋遊天柱寺尋月桂樹,登郡亭,憩於其上,賞錢塘江潮。什麽時候可以再去玩?
第三
江南的回憶,再到蘇州吳宮的回憶,喝著吳宮裏的美酒和春竹葉,看著吳宮裏的歌者像迷人的芙蓉壹樣翩翩起舞。我們總是在早上和晚上再次見面。
擴展數據:
作品欣賞
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只是他的詞裏不寫杭州的春天,可能是為了避免重復第壹首詞裏寫的春色。他把杭州的秋,靈隱寺的月,錢塘江的潮,都寫在了高閣上。兩個字可以寫出兩種境界。“山寺尋月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邊的靈隱寺。
這座古寺裏流傳著許多傳說,有些傳說蒙上了壹層神話:傳說靈隱寺的桂花樹是從月宮裏掉下來的。筆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桂花香,令他終生難忘。在山、寺廟和月亮的陰影下尋找桂冠,我寫了美麗的環境和詩人在其中的活動。而詩人對杭州的記憶,卻有著另壹種難以忘懷的境界。
即“郡亭枕上觀潮”。錢塘江潮汐是大自然的奇觀,潮水可高達幾十英尺。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縣衙的亭子裏,可以看到有雲有雪的海潮,很有意思。《郡亭枕上觀潮》以閑適的筆墨烘托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前壹句“山中望月,殿中尋月”的恬靜朦朧之美境界形成鮮明對比,相得益彰。
白居易愛杭州,所以他回到北方後,就有了“重遊壹日”的願望。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 ~ 846)是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後遷居下托(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毅遺腹子、左贊善大夫。後來,由於上述要求,刺死丞相吳的兇手被嚴厲逮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鮑莉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又任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他主張“文章要及時寫,歌詩要為物寫”,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歌語言膾炙人口,被人們譽為“詩人魔”、“詩人王”。和元稹被稱為“白元”,劉禹錫被稱為“白柳”。有《白常青集》傳世。
百度百科-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