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以身作則。
拼音:yǐshēn Zuo zé
解釋:然後:準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樹立榜樣。
例:其間,是許倩茹在拼命阻止自己成為先鋒的榜樣。(巴金《家》第25頁)
成語:以身試法
拼音:y ǐ sh ē n sh ǐ f
解釋:正文:個人,個人;嘗試:嘗試。自己嘗試做違法的事情。指明知故犯。
來源:《汪涵尊傳》:“沈明之職,不試法。”嘗試法律的故事
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遵守法律,不違法。
成語:舉壹反三。
拼音:yán chuan shēn jiao
講解:口語交流:用文字講解、教學;舉例:用行動證明。言傳身教。指行為起到模範作用。
來源:《莊子·天道》:“語之意貴,意隨。那些順著意思走的人,是無法用語言解釋的。”
成語:打頭陣。
拼音:xi
說明:打仗的時候,將軍自己沖鋒在前,沖在士兵前面。現在也用來形容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來源:《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敵之勇者,常身先士卒。”《隋代帝大業九年·子同治簡》:“每次打仗,都要身先士卒,身陷重圍。”
例子:持之以恒,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羅鳴管仲《三國演義》七十二回)
成語:自己動手。
拼音:sh ē n t ǐ l √ xing
解釋:身體:個人;身體:體驗。親身體驗,並嘗試執行。
來源:《淮南子·通訓》:“聖人以體為本。”中庸:“修行近於仁。”
例:王老師以知事為基址,以親身實踐為教訓。(張清·顏回《程卓齋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