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情要從多方面考慮,如果總是墨守成規,就不會有創新。
2.在制定行動計劃之前,壹定要先做好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決不能心血來潮搞。做生意,了解客戶的需求尤其重要。
3.要做好工作,必須調查研究,分析客觀事實,使自己的主觀願望和專長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否則,拋棄長處,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或者遭受“長處無用”的苦楚。
4.如果沒有社會需求,任何技術都會失去價值。
5.不考慮客觀條件,只靠天賦和主觀願望與熱情是不夠的。要根據客觀和可能的情況制定計劃,安排工作。
6.做事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分析客觀條件,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7.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
8.引導別人,發揮自己的優勢。
出自:韓非【春秋戰國】,韓非子論林。
原文:盧善織,妻善織(G ǐ o),欲移居(xǐ)越南。或者說:“我會窮的。”魯說:“為什麽?”嶽:“應該是為了表演才這樣做,但是越多人這樣做(mǎn);是皇冠,越南人是(pι)。以孩子的長處,可以在(和)不需要的國度裏遊泳。要無限,可得乎?”魯國人對他說:“夫不用之國,可資借鑒,用之廣,何以窮?”
釋義:魯有壹男子,善織鞋,妻善織白綾。他們想搬到嶽。有人對他說:“妳搬到越南肯定有麻煩。”魯問:“為什麽?”那人回答說:“鞋子是給人穿的(走路),但越南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絲(做成帽子)用來戴,但越南人頭發松散。
以妳的專業知識,如果不想窮,怎麽去壹個不需要妳的國家?魯問他:“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在不需要我們專長的地方穿鞋戴帽。隨著用途的不斷推廣,怎麽會遇到困難呢?”
文章創作背景
魯國人遷徙到嶽是壹個成語,意思是魯國人擅長織鞋,他的妻子擅長織鞋(G m 40),而他要遷徙到嶽(xǐ),出自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散文家韓非。
韓非三十五年生於周赧王,卒於秦十四年(約公元前2865438+公元前0-公元前233)。韓非是韓公子(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今河南新鄭)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被稱為“子涵”或“韓非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
韓非生活在戰國末期。這期間經歷了春秋以來約300年的戰亂動蕩,結束了奴隸制的統治,鞏固了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初步建立了封建上層建築。要求壹個統壹、穩定、發展的政治局面,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壹致願望。
韓非哲學是這壹偉大歷史轉折的產物。他總結了法家在長期變法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繼承了茍的唯物主義哲學路線,革新了老子哲學,為建立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系統的世界觀、認識論和社會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