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成語“湊數”的解釋和含義是什麽?

成語“湊數”的解釋和含義是什麽?

成語解釋:

韓非是戰國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韓非子》?《論內藏》中有壹段很短的話,是南朝郭寫的。?

南郭先生是齊國人,齊國的國王是齊宣王。宣王喜歡聽壹種古老的蘆葦樂器演奏的聲音,他喜歡聽合奏。他計劃組織壹支300人的樂隊。南郭先生是壹位學者。他知識淵博,但由於家境貧寒,他經常挨餓。聽說王玄要用豐富的口糧養活壹大批吹竹席的人,於是南國的處士懇求王玄加入,王玄甚至答應了。從此,南國先生成為吹竹席的三百人之壹。?

每當王玄想聽合奏時,南國先生就在樂隊裏表演。反正人多的時候他不出聲,也沒人知道。因為他裝模作樣,他平靜地生活了幾年。?

後來,王旋死後,他的兒子王敏繼承了王位。因為王敏自幼耳濡目染,他也喜歡吹出的聲音。不同的是,他不喜歡聽合奏,但他喜歡聽獨奏。於是,他命令吹長笛的人依次壹個壹個地給他吹奏,棒極了。南國先生起初不會吹笛子。如果讓他在國王面前獨奏,他肯定會露出馬腳,所以還沒輪到他就跑了。?

這個成語來源於這個典故,所以做什麽工作都要有真本事。後來被用來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在專家中填空,或者粗制濫造,有時也用作自嘲的言論。?

意思:假,假。不會吹笛的人混在吹笛隊裏。比喻沒有能力也要裝有能力,劣質貨冒充好貨。

冒充合奏者中的壹員――只是湊數

發音:[[làn yúchng shü]

出處:《韓非子內藏》所作:“齊宣王使人吹,要三百人。南郭請彈琴,周朝的聽說有幾百人支持他,非常高興。宣王死了,就告訴了齊王,處士壹聽,就逃跑了。”

同義詞

以次充好,行為不端,騙人的,冒名頂替的,平庸的,部隊裏的老婆。

反義詞

名副其實

鶴立雞群,而不是缺乏,優秀,貨真價實。

例句

1,音樂課上,小不會唱這首歌,還跟著大家湊數。

2.在我看來,除了少數真正有才華有學問的作品,其他的都是寥寥數語。

每當別人提到他的成績,他都會低調的說自己只是在湊數。

4.這所學校的學習制度嚴謹,學習氛圍良好。補人者慎之。

5.南郭先生在宮中樂隊演奏,最後逃亡。

6.我做事壹直亂七八糟,必須改。

7.背英語課文的時候,很多人背不出來,就隨便混起來湊數。

8.南郭先生並不擅長,只是想彌補壹下。

9.學習不能湊數,也不能裝懂,這樣才能進步。

10,補上剩下的人,絕對買不起這樣的交易。

11.這個劇團的人員素質相當齊整,似乎沒有偷工減料。

12,我從不填空,做事總是很認真。

13,老師讓我們背課文,有的同學總是補。

14,以她的唱功,說清楚就是在我們組裏填空。

15,不能光填空,要紮紮實實的學真本事。

16,做題的時候,有的同學就是不會做就補。

17,上課經常有人填空,不懂裝懂。

18,我們公司壹向考核嚴格,補了剩下的人都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