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從新會到廣州,走水路要三天。壹船人都震驚了:每個人都比十歲的孩子大,有些人甚至已經四五十歲了。
吃的時候只有白米飯和清蒸鹹魚,於是有人建議用鹹魚作為壹首詩作為壹對。壹船人都被難住了:鹹魚這種普羅大眾的食物,都很難做到優雅,怎麽能讓詩歌優雅呢?
梁啟超不解地看著周圍的人,於是他率先說道:
太公釣後,膠養鹽。(魏嬌和姜太公壹樣,也是商朝人,但被紂王貶謫,不得不隱居賣魚。後來被提拔為項。)
同病相憐的人又驚呆了,大家後背都涼了。再也沒人敢小看這個小家夥了。後來人們這樣評價梁啟超的對聯:
“廣東鹹魚從此翻身,進入了浪漫優雅的範疇。”
擴展數據:
鹹魚是用鹽腌制後的魚幹。以前因為沒有低溫保存技術,魚很容易腐爛,所以世界各地的漁民都是用這種方法保存魚的。中國古代把鹹魚叫做“鮑魚”,有成語“鮑魚之家”(這裏的“鮑魚”不是現在被視為珍貴海鮮的鮑魚)。
“鹹魚翻身”現在比喻有困難的人,或者經濟條件不好的人,突然翻身或者好起來。
詞語的含義
鹹魚起死回生的粵語發音是haam 4 jyu 4 faan 1 saang 1。原字(saang)和字(sun)的讀音不同,但為了迎合內地的需要,香港電影用鹹魚代替。
現在指的是:當壹個人處於抑郁階段時,突然遇到壹些意想不到的機遇,出現轉機或好轉,比喻為鹹魚翻身。壹般用鹹魚來形容人的時候,都是貶義和諷刺的。鹹魚本來是不能“翻身”的,但是說鹹魚翻身就是起死回生了,是指情況在短時間內由壞變好了。
壹般來說,我們用這個成語想表達的是,已經放棄希望的事情突然發生重大轉折,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
從字面上解讀“鹹魚翻身”有些令人費解。鹹魚翻身既不困難也不意外,與通常意義無關。
如果我們把“鹹魚翻身”當成“鹹魚起死回生”的錯別字,從字面上就說得通了。壹條死魚被腌制後還能存活,這既是驚喜也是好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鹹魚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