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
拼音:順口溜
說明:落水時,水底的石頭頭露出來了。這個比喻的真實性完全暴露了。
來源: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香馥郁,美木美陰,風霜高凈,水落石出。”蘇頌石《後紅墻賦》:“山高月小,水落石上。”
例句:水杉,別著急。事情遲早會泄露出去。★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拼音代碼:s l s c
成語註音:?ㄕㄨㄟˇ ㄌㄨㄛˋ ㄕˊ ㄔ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中的詞:?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習語
成語結構:?簡約習語
成語年齡:?古代成語
成語發音:?羅燦的發音不能是“à”或“à o”。
成語識別:?落,寫不出“棧”。
成語辨析:“水落石出”和“真相大白”都是“真相大白”的意思;但是:?比比喻比“形勢明朗”更重要;“真相大白”比遮遮掩掩或歪歪扭扭更重要的事實已經被澄清。
同義詞:?真相大白,原形畢露。
反義詞:?隱藏自己的身份
歇後語:大海退潮。
謎語:泵;低潮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完全展現真相
中文:當事實真相大白時,疑慮就會消除
故事: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學者蘇軾,豪放不羈,學識淵博,文采斐然。他不想交出自己的權力,所以被流放到黃州。他兩次遊覽黃州城外的紅墻,寫了兩篇關於紅墻賦的文章。借著酒勁,他在《後紅墻賦》中對紅墻的描寫是這樣的:河水嘩嘩流,千尺之堤潰,山高月小,水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