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三粗是個褒義詞,指壹個人出眾的外貌。現代很多詞的詮釋都有貶義,但五大三大在古代確實是褒義詞。
壹般來說是指耳朵、肩膀、手、臀部、腳。第壹個耳朵大,有福氣。《嚴光紀》雲:“耳大四寸,肩高者壽。”所以大部分人都說自己耳朵有錢。
在古代農耕時期,勞動人民偏愛肩寬的男人,所以有壹句諺語說不缺力氣。像簸箕壹樣大的手是聚集財富的象征,所以有壹句諺語說:手可以聚集財富。
還有壹句諺語說,臀部大的人坐姿穩定,所以強壯穩定。壹雙大腳是勞動人民不可或缺的向往的軀幹,所以有句諺語說:腳無處不在。
擴展數據:
成語典故:
出自:梁斌《火播的故事》:“驀然回首,身後有壹個五大三粗的人。妳仔細看,就是貴。”
詞語辨析:
同義詞:
男人又高又壯。
語法:
組合型;作為謂語和定語;貶義
新想法:
五大三粗:指手腳大加上頭大、腿粗、腰粗、脖子粗。
喜劇版附後
五十年代的“五大三粗”男人是;飯量大,力氣大,聲音大,拳頭大,腳大。
胳膊粗,聲音粗,臉皮厚。
70年代的“五大粗三”男;頭大,貢獻大,脾氣大,年紀大,牢騷大。
濃濃的感情,濃濃的思念,濃濃的美食。
90年代“大五粗三”男;排場大,膽子大,面子大,房子大,手機大。
文字是厚的,味道是厚的,鎖鏈是厚的。
21世紀的“五大三粗”男人是;大知識,大架子,大規矩,大準入,大精神。
腰腹粗,脖子粗,呼吸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