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即詩”是宋人對詞體的共同基本認知,這源於宋代文人階層對詞體功能屬性的認知。宋詞承襲了晚唐五代詞的婉約風格。直到蘇軾涉足詞壇之前,大部分詞人都還在自覺不自覺地走著“飽餐壹頓,繡美人”(三)的老路,主題內容始終離不開男女情愛與惆悵。營造出來的意境大多是細膩的,悲涼的。文人學者雖然為了熱情而作詞,但仍然認為作詞只是為了喝酒唱歌,不夠高雅,不能認為是正宗的詩歌,所以稱之為“詩”。
與詩歌不同的是,文字並沒有最終脫離音樂,脫離了音樂之後,才變得成熟和繁榮。
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的,音樂性是詞體文學最基本的特征。即使南宋詞不再完全進入音樂唱腔,而成為壹種新的律詩之後,仍然要按照詞書中規定的節奏和曲調來填充,音樂的烙印是無法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