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竹簡還珍珠是壹個成語,來源於戰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左上》。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和定語;用於書面語。韓非子的本意並非如上述解釋所言。
從“什麽都做錯了,外儲說左”的內容來看,楚的珍珠商花了那麽多的錢和精力來美化珍珠箱,以至於鄭的顧客買的都是漂亮的箱子,而不是他要賣的珍珠。韓非子批評楚人“善賣竹簡,不善賣珍珠”,卻完全沒有指責鄭人“買竹簡還珍珠”。
而現在的成語及其定義,卻把原書中對楚人珍珠的批判,變成了對鄭人買珍珠退貨的批判。顛倒了壹切都是做錯的本義。看看韓非子用這個故事(還有秦伯娶女兒的故事)諷喻了什麽。
原著以浮誇的論據批評了學者們的實用主義,而沒有指責讀者欣賞他們詩歌的文學才華。而現在的成語及其定義,卻把原著對學者用文的批判變成了對受眾選擇不當的批判,這顯然是完全違背初衷的。
成語寓意:
鄭國人只盯著精美的木箱,放棄了珍貴的珠寶。可見,做事情壹定要界定清楚,不能像買禮物還珍珠的人壹樣,只關註事物的表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
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分清輕重緩急,才能做出恰當的選擇。成語原意指把買來裝珍珠的木盒放回原處;比喻選擇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