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子玉子木易陳陳晗易
伊玉伽新佳豪陳璇魚Xi
斯諾燕文博安瑞若樂軒
石羊驛Xi冉君易通伊瑞
林航於今明姚科郝躍童
2021出生的男生,使用最多的10名字如下:
女嬰最常用的名字是:
看到這裏,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這三張桌子上壹定有很多名字是給周圍的孩子和家裏的同學看的,甚至自己的孩子也有撞名字的尷尬。
對實際指控有影響嗎?
有人說重名太多,老師放學點名都是問題。會不會造成實際麻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出生的人口是1062萬,所以諧音“慕辰”和“慕辰”加起來是3.6‰,諧音“伊諾”和“伊諾”加起來是3.0‰。如果壹個小學分6個年級,10個班,每個班40個學生,那麽每個年級有1.5個“慕辰”或“慕辰”,全校有9個;每個年級有1個“伊諾”或“伊諾”,全校有7個。這個密度可能偶爾會造成引用上的尷尬,但問題不大。
當然,以上計算的是全國平均水平。其實區域集中度肯定是有的,但即使區域密度增加到平均水平的3倍,影響依然不大。加了姓之後,就不是問題了。
還不如實際驗證壹下。我的孩子現在上二年級,班裏38個同學的名字包含64個不重復的字,其中27個在上面50個高頻字中,1“宇通”與表3中的“宇通,宇通”諧音。“然、天、玄”各用三次,“博、思、通、子、子”各用兩次。3個“阿宣”(其中2個同名),3個“阿然”,3個“阿信/漢/漢”;3個“田某”,2個“子某”,2個“司某”,2個“陳/”。可見,雖然完全同音異義詞少,但不會影響實際引用;但是文字的單調和撞名字的感覺還是很明顯的。
有人開玩笑說,現在的父母都是瓊瑤奶奶的觀眾,給孩子取太優雅的名字有點俗。
在我看來,說壹個名字是雅還是俗,是壹個審美問題。雖然是常見的個人判斷,但真的是個人偏見,不可能在輿論上較勁。如今剛出生的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恐怕大多會在父母夢幻般的溫暖和責任中,有意給孩子起壹個“優雅”、“美好”、“陽光”的名字。極少數人可能會刻意給孩子起壹個“中性”、“低調”、“普通”的名字;那些故意取“俗名”、“賤名”、“怪名”的,恐怕只是特例。壹個人按照自己的高雅標準和感受,公然說別人低俗,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把這個寶寶的名字和父母、爺爺奶奶常用的“韋傑陶勇軍強”“閩李京燕”等名字對比壹下,恐怕沒有人會說寶寶的名字俗了。當然,反過來,就說不通了。
如果仔細看看最常用的50個字,寓意很好。這麽說吧,這個詞的意思稍微不太明顯:
?梓,梓;也指故鄉,如“桑子”;或者雕版印刷。有人說這個詞不好,因為有“自貢”(子木棺材)這個詞。這是強行連接。這樣聯想的話,很多字會變壞,比如“澤”,洪水的地方是“澤國”,“澤”不好?所以只說常用詞的意思,直接的意思,普通人會想到的意思,不應該刻意要求,任意引申和牽連。
?洗澡,原本指洗頭,更多指保濕,或者被寵愛,比如“在春風洗澡”
?陳,北極星在哪裏;推而廣之,就是皇帝的宮殿,或者皇帝的。
?陳,常指日月星辰;也值得時間,比如“時間”;或指十二生肖的“龍”。
?易,大;發光。
?賈,梅山。
?玄,原指大夫騎在上面的高大的車,後來常指“高”,如“儀容軒昂”。
?汐,晚潮。
?顏,這個女人很漂亮。
?睿,睿智,長遠,如“智”。
?宣,黃花菜,就是黃花菜,黃花菜。又叫無愁姑娘,母花,常指母親。比如長壽健康的父母,就叫“春宣毛”(春指父親)。
?Xi,明亮;繁榮。
?瑞,草剛生下來就軟而細。
?林,雨已經下了好久了。
?玉,容光煥發,光彩照人。
?瑤,美玉,如瑤池。
?浩,明亮,如“明月當空”;白色,如“明眸皓齒”。
?童,紅色。
因為漢字字形可以直接表達意思,所以中國人取名字的時候往往會在意字形。有些人起名時會考慮命運,取含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相關成分的字。有個朋友原名“淩”,她媽托人算命,說她五行缺水,過了好多年不好的日子,就改成了“林”——下了很久的雨。
但大部分寶爸寶媽可能不信五行,直覺上更喜歡與水、木、草相關的詞語。傳統觀念中,水柔潤,植物幽香,都是美好的意象。在上述50個字中,有7個字與水有關,“澤木韓雨豪Xi林”;與草木有關的六字是“子壹若軒瑞通”。
另外,“思、文、詩、悟”是指包爸爸和馬寶期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有知識、有文采;“新安樂毅悅”重視健康和快樂;“楊毅Xi玉好”的意思是陽光明媚。
傳統命名更註重道德詞語,這裏只有“諾”;古人把玉比作君子之德,這裏只有“瑤”字。
此外,“航空”壹詞是2021中的“新貴”之壹,這可能與近年來航空越來越受歡迎有關。2021年有中國空間站發射、中美探測器登陸火星等重大事件。對於科技迷和航天迷的家長來說,給寶寶壹個“飛”字是壹個很好的紀念品。
孩子的名字要天天掛在嘴邊。自然不如讀聽,聲音本身就有聽覺的審美意象,有意義。
50個字,舌尖上4個元音,“滋子施思”,舌前12高元音,“咿咿咿咿呀呀於壹余煜璽Xi”。說這些話的時候嘴唇比較小,聲音比較尖,更類似於小孩子的語音特點。整體上是“年輕、小巧、可愛”的意思。
與之相反的只有七個開口大、後鼻音重而重的“浩浩行童童陽明”。其余都是中間派。
這或許可以解釋,現代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會給孩子取名。——我有個同學叫“明明”。現在人們壹般叫他“明”,他也是這樣介紹自己的。相反,熟人稍微開個玩笑就叫他“míngming”。
傳統上,命名、選字往往預見到孩子成長的場景,所以比較莊重,有時還結合成人禮;畢竟人生很長,但童年是十年,還有其他外號可用。
雖然我覺得名字的雅俗沒有什麽區別,但是實際問題比如方便,避免重名的麻煩,避免不雅的聯想,避免孩子長大後尷尬或者反感等等。還是需要考慮的。
很多人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字,都是從自己喜歡的熱播劇人物和明星身上,或者從別人家的孩子身上取的“借”字,重名的幾率更大。
妳可以通過購買壹個已命名的“專家”的付費服務來獲得壹個喜歡的名字,但是重名是很難避免的,因為專家是通過閱讀書籍和資料(比如今天提到的歷年全國人名報告)來學習的,他們經常會產生,重復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人左右為難,幹脆從字典裏選。可以用這個方法。但不如學古人,從《詩經》《論語》這類經典中選擇。如果不喜歡老派的名字,從自己喜歡的經典小說、經典電影、經典歌詞中選擇也不錯。——孩子上小學至少要做壹個介紹名字來源和含義的活動,到時候有的會說。
重要的是要避免在聲音、形式和意義上的不雅聯想。不僅是不雅的聯想,還有會讓玩伴聯想到什麽、笑出來的話,都要盡量避免。在孩子的小社會裏,各種取笑同齡人的線索都不會放過。有個朋友小時候叫“西君”。在當地方言中,“細”就是“小”的意思;上學後被同學稱為“細菌”,只好取了個新名字。
最後,給孩子取名時,要註意孩子長大後的感受,不能太情緒化,也不能太用力。我家有個大叔,為了避免和鄰村的異性太友好,和同齡人不壹樣,把孫子的字代改成了諧音。這是用力過度。有些父母記著彼此的深情,信誓旦旦地用孩子的名字,用心良苦,但孩子長大後未必喜歡。
給孩子取名是壹個大學問的問題。著名語言學家季長虹先生寫的《中國人名》、《古代人名釋義》,很有意思。我推薦閱讀。
附:詩譽——人民日報奉獻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