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是中國成語,最早出自五燈會元。弄巧成拙就是想炫耀自己的聰明,想做得更好,結果卻做了蠢事,或者讓事情變得更糟。壹般在句中用作謂語,含有貶義。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有個畫家叫孫誌偉,擅長人物畫。有壹次,他受成都壽寧寺委托,畫了壹幅九曜星圖。他小心翼翼地用筆勾住畫面,人物栩栩如生,衣袂飄飄,婀娜多姿,只剩下最後壹道上色的工序。
就在這時,壹個朋友邀請他去喝壹杯。他放下筆,仔細看了很久,覺得很滿意。他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都畫完了,只剩著色了。妳必須小心不要畫錯顏色。我在朋友家有事。等我回來,希望妳能畫好。
孫誌偉走後,弟子們圍著這幅畫,反復觀看老師的用筆技巧和整體構圖,互相交流。有人說:妳看水暖星君的神態多逼真啊,長胡子,不怒自威。還有人說:菩薩腳下祥雲繚繞,真仙姿態令人肅然起敬。其中有壹個弟子叫童仁義,平時很會賣弄小聰明。
成語寓意:
想變聰明,卻做了傻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生活中,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尤其是當妳的觀點或想法不成熟的時候,妳越是炫耀,就越顯示出妳的淺薄和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