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這句話出自《朝鮮詩傳》卷九。
原文摘錄
孔子帶著弟子出國旅行,聽到路邊有哭聲,便停下腳步,上前詢問原因。哭的人說:“我年輕的時候在國外讀書,回來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小時候,過去該伺候父母的時候我都不在,就像‘樹欲靜而風不止’;今天,我想支持我的父母,我的親戚不在這裏。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傷而泣。”?
翻譯
春秋時期,孔子和弟子外出旅遊,聽到路邊有人在哭,就停下來詢問。愛哭鬼說:“我小的時候,渴望學習,環遊世界,可是回來的時候發現父母都死了。作為兒子,我本該在父母去世前伺候他們,可我卻不在身邊,就像‘樹欲靜而風不止’;現在想孝敬父母,但是做不到。逝者已矣,但這份懷念卻刻骨銘心,讓我心酸落淚。”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篇文章主要想告訴我們的是,人往往會面臨很多令人沮喪和無奈的事情。即使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也不能保證我們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滿足。就像壹棵樹想要安靜的成長,但是多變的天氣不斷擾亂它的平靜,孩子也想孝順父母,但是有時候會受到時間、距離等外界因素的阻礙。?
創作背景
這句話出自《漢書·詩傳》卷九,描寫孔子和弟子在國外旅行時,聽到壹個哭泣的人講述自己的經歷。男方父母過世,想孝敬父母,卻做不到,就像“樹欲靜而風不止”壹樣,感到無奈的悲傷。這句話後來被用來形容人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沖突,表達了人在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時,往往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只看這句話,未必能完全理解其深層含義,需要放在《漢書·詩傳》的語境中解讀。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往往會被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所限制和困擾,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不待親”這句話,恰恰揭示了這壹現實。
所以,我們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需要從當時的歷史社會背景出發,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引發我們對人生、道德、價值的深入思考。
給…作註解
樹想要安靜,意味著樹渴望在穩定的狀態下生長,保持平靜。
對孝順的渴望是指子女希望早日回國孝敬父母。
人生啟蒙
這句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在追求夢想和目標的過程中,有時候很多困難和不確定性會影響我們的前進。我們可能會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限制,以至於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我們應該學會面對挑戰和變化,在困難中保持耐心和冷靜。同時,我們需要珍惜目前所擁有的,盡可能營造壹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好好孝敬父母。最終我們壹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