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幹
【解讀】?指外表好像很強壯;實際上,非常虛弱。
【出局】?《左傳·Xi公十五年》:“外強中幹,內陷;進退有度;我處理不了。”
【發音】?堅強;不能讀作“齊m”或“冀à”;幹燥;它不能讀作“ɡ安”。
【形狀識別】?中等;不會寫“忠誠”
【近義】外剛內柔?謂詞完整,內部平滑
【反義】外柔內剛?外圓內方――外表溫和但內心嚴厲
【用法】?用作貶義詞。多用於形容看似強大;身體虛弱的人或團體。壹般用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組合型。
【歧視】?參見“色厲內荏”(第843頁)。
[示例]
他寧願讓別人說他膽小;我不想當英雄。?
(2)超級大國看似強大;其實只是壹只紙老虎。
【英文翻譯】?外強中幹
【成語故事】
秦國和晉國打仗,晉國想用鄭贈送的馬來。大臣鄭晴勸龔輝,“自古以來。
從此以後,我們在戰爭中要用自己的好馬,因為它是本地人,熟悉道路,聽話。騎外國馬很難。
(控制),壹旦發生意外,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很強壯,其實沒什麽能力。
(原文為“外強中幹”),怎麽打?”但是龔輝不聽鄭晴的勸說。戰鬥開始後,晉國
車馬狂奔,很快陷入泥沼,進退不得。結果被打敗,金被秦軍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