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拼音:kè jǐ fù lǐ)是壹個成語,成語中的相關典故源於顏元的《論語》。
“克己復禮”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符合禮儀;在句子中可以做謂語和定語。
成語寓意:
禮使道德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也為判斷仁的內在品質提供了外在依據。禮貌的本質是善良。如果人能按禮儀辦事,不不雅,那麽人就會不自覺地提升自己的人格,成為“仁者”。
成語的用法:
“克己復禮”在句子中可以做謂語和定語;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儀。
使用示例:
《晉書》卷四十六,《李沖傳》,作者是·淩軒等。:“然而,古之修習高尚者,或居山洞,或藏元秋,或克己,或褒往昔,出處無聲,唯壹意義在於此。”
明佚名《紫泥軒》第壹折:“小官忠義,克己奉公,剛正不阿。”
恒《〈聊齋誌異〉序》:“夫人是個好人,也是個君子,卻懂得仁義之道。”
《李周》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壹。是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寫的。
李周、李逸和《禮記》合稱為“三禮”,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的規律和意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影響最深遠。經學大師鄭玄對李周作了極好的註解。由於鄭玄在學術上的崇高威望,李周壹躍而為李三之首,成為儒家的大典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