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兩袖清風最後壹句話是什麽?

,兩袖清風最後壹句話是什麽?

堂堂正正,兩袖清風!

兩袖清風是中國的壹個成語,發音為李m:ng q:ng fēng,意思是兩袖清風。比喻為官清廉。現在大部分人都被比作清正廉明,不貪贓枉法,嚴於律己的人。出自《謝竹簽》、《進京七絕》等。

兩袖清風的由來:

古人穿的衣服沒有口袋。壹般人的裙子都遮到右邊,系在腰上,帶的零散東西都可以抱在懷裏。官員穿長袍,袖子特別寬,方便放壹些銀幣、詩詞、物品。

古代,貪官汙吏把賄賂裝進袖子裏。如果官員清廉,沒有受賄,袖子當然是空的,只有“清風”,於是“兩袖清風”就成了官員清廉的借用詞。

擴展數據

暗示

第壹,其實早在元代文學家魏初的《送別楊繼海》壹詩中,就已有“交散鬢如絲,留涼手”的詩句。魏初,字太初,號清雅,著有《清雅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官、監察禦史官、南臺禦史官。他性格清正廉潔,政治聲音很好。

二、元代陳濟在《烏江道二韻》詩中也有這樣壹句話:“兩袖清風欲飄,仗長隨月。”但是,在當時,這個詞並沒有和清官的意思聯系在壹起。

明代吳筆下的“兩袖清風”這個成語,曾經用來表達貧窮的意思:“入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遣母回楚,不可治也。”

從此,“兩袖清風”(又稱“兩袖清風”)逐漸演變為清官的意思。如明代另壹位清官況鐘(1383 ~ 1443),在蘇州知府任期結束進京考績時,曾寫下壹首拒絕群眾饋贈的詩:“清風會兩袖在空中飛,不帶江南壹寸棉。羞男女相送,馬灑酒如泉。”

3.古往今來,清廉不貪錢的人,壹直以“不腐”為榮。說起它的來歷,有壹個有趣的故事。葉盛的《水洞日記》和杜牧的《杜公談編》記錄了以下故事。

於謙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擔任過監察官、總督和戰爭部長。於謙作風清廉,是壹個正直坦率的人。在於謙生活的時代,朝鮮政壇腐敗盛行,賄賂成風。

當時,全國各地的官僚進京拜見皇帝時,都會搜羅許多土特產,如絲帕、蘑菇、香燭等,送給皇帝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鎮以權謀私。每次在朝廷會議上,地方官員都會提供更多的珠寶和白銀來取悅他。於謙省長每次去北京玩東西,從來不帶禮物。

他的同事勸他說:“妳雖然不獻寶,不求達官貴人,但也要帶些線香、蘑菇、手帕之類的名優土特產,給點人情!”於謙笑著揚起袖子,幽默地說:“有微風!”來嘲弄那些諂媚的貪官汙吏。成語“兩袖清風”從此流傳下來。

百度百科-兩袖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