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論語·永業》樊遲問,子曰:“為民之意,遠離鬼神,可謂知之。”當被問及仁時,他說:“仁者,先苦而後得,可以說是仁者。”
樊遲問孔子什麽是智慧,孔子說:“集中(提倡)普通人應該遵守的道德,尊重鬼神,但又遠離鬼神,可以說是智慧。”樊遲又問什麽是仁。孔子說:“仁者,在人前做了難做的事,有了收獲的結果,才可以說是仁者。他得排在別人後面。”
擴展數據
1,同義詞
不近不遠
若若即若離,是中國成語,讀作ruò jí ruò lí,表示看似親近,實則疏遠。形容與人關系密切。出自《兒女英雄傳》“這裏的兩個新人在新房裏來來往往,像穿花的蝴蝶;如果離開,好像有點水。”
2、反義詞
和藹可親,容易接近
平易近人,成語,拼音píng yì jìn rén ré n,比喻,態度溫和,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讓人容易接近。也意味著文字簡單易懂。出自司馬遷《史記》西漢魯周公:民,民必歸之。人民,人民會加入。
百度百科-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