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龔欣紀》的續作,《沈工紀》與前作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是壹部“龔都劇”。這個故事是根據唐高宗去世和李旦繼承皇位的歷史改編的。壹方面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王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另壹方面是壹個平民女子進入皇宮尋找她姐姐在宮中的經歷。久未露面的妹子是連接兩句臺詞的關鍵元素。
作家們總是談論李隆基與楊玉環、太平公主與薛紹之間的愛情悲劇。《深宮》的高明之處在於聚焦中年太平公主與少年李隆基之間的政治。
古代傳奇故事是觀眾最喜歡的題材,但近年來古裝劇良莠不齊,出現了宮鬥泛濫的現象。比起壹些以“黑化”主角為宣傳噱頭的古裝劇,《深宮計劃》要正確的多。在皇室,婆媳和睦,宮女深情。大反派太平公主也有柔軟的壹面,不像宮廷設計中的大反派那樣無臉。其實《深宮計劃》在三觀和格局上優於某些宮鬥劇,不是因為它能創新,而是因為它保守。
2.香港古裝劇曾經是這個流派的領頭羊。
香港的經典古裝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類是根據金庸、古龍、梁羽生和黃易等原著小說改編的武俠劇。
二是有民間故事色彩濃厚的類型劇,如《破案錄》、《神話中的龍族傳說》、《美食中的從此幸福美滿》等,也有直接改編自今天流傳的民間故事的;
三是《洛神演義》和《楚漢豪情》,都是建立在歷史框架上的。
“深宮計劃”屬於第三類。與前幾部劇相比,除了故事情節不同外,在思想內核和服裝設計上沒有明顯的創新。價值觀的傳播還是要靠濃濃的港式雞湯。服裝如同九年前的宮廷計劃壹樣絢麗多彩,服裝道具的壹成不變與演員日益精湛的演技完全不成比例。說的難聽點,《深宮計劃》的好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前同行拍的爛片,但相比以往的經典作品,進步不大。
黃金時代的香港古裝劇拓寬了古裝劇的類型,豐富了古裝劇的題材,壹直是古裝片的領頭羊。但由於地域限制,壹直存在場景小、戲服、臺詞太現代等問題。隨著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加強和電腦特效的進步,場景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服裝和道具的設計仍與史實不符,甚至沒有最起碼的美感。臺詞也是,即使成語、歇後語、俗語、順口溜密集轟炸,依然不見壹絲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