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驚雷》出自魯迅《無題》詩:萬家墨面無蒿,敢歌敢哀。我的心靈是廣闊的,甚至是寬廣的,我在寂靜的地方聽著雷聲。它意味著非常突然的事情。
無題——魯迅(1934)
萬家饃面無艾草,敢歌敢哀。
我的心如此廣闊,以至於我能在寂靜的地方聽到雷聲。
魯迅日記1934年5月30日:“下午,為新家寫了壹朵雲:(略)。”
①李商隱《瑤池》:“瑤池大媽窗開,‘黃竹吟’悲。”相傳,周穆王在暴風雪中寫下《黃諸葛》,悼念饑民。參見《穆田字傳》。
②《莊子·天地》:“聽乎無聲。”
指善於觀察和思考,在平凡的地方發現重大問題。
擴展數據:
“在無聲處”壹詞出自魯迅先生1934年5月30日所寫的《無題》詩:“千墨面無蒿,敢歌哀。我好擔心我與廣宇相連,在寂靜的地方聽驚雷。”另壹部同名劇,由宗福賢編劇,創作於1978,獲文化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特別獎;
另壹部同名電影是上海電影制片廠在1979拍攝的。其主要情節是:1976年初夏,被“四人幫”迫害的老幹部梅林和兒子歐陽平取道上海來到老戰友何飛家;
為什麽仕途蒸蒸日上是因為誣陷救世主梅林?當他知道歐陽平是因參加“四·五運動”而被全國通緝的“罪犯”時,他偷偷地告訴了“四人幫”;妻子當眾揭穿他,女兒何雲堅決與父親決裂。
百度百科-在寂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