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不達意
【成語解釋】字:詞;意義:意義。指不能準確表達意思和感情的詞語。
【典故來源】《儀禮·新娘禮物》:“多言為史,少言不達,言足以成義。”
話多有幫助,話少表達不了意思。如果文字足以表達意思,意思就達到了極致。【同義詞】話不代表壹切,拐彎抹角
【反義詞】爽朗,妳說的壹定是真的。
【有用】有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或定語;帶有貶義,表示詞語不能準確表達意思。
【成語結構】主謂類型
【出生日期】現代
2、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成語解釋】By:從;意圖:心。言不由衷,即不發自內心。用心說話。
【典故出處】《左傳·三年隱公》:“信不正,質無用。”
信用不是發自內心的,質押也沒用。
【同義詞】言行不壹,口是心非,表裏不壹。
【反義詞】真誠的話,忠實的話,發自內心
【有用】有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或定語;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類型
【出生日期】古代
擴展數據:
言不達意,是同義詞:言不達意。
【成語解釋】情意深遠,言語難以完全表達。常用於信末,表示妳說的壹切都無法表達。
【典故來源】《易經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不能完全表達作者想說的,文字也不能表達我們的思想。
【同義詞】言外之意,詞不達意,有意義。
【反義詞】言虛,言平淡,言直,物虛。
【有用】有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用作謂語和賓語;用於信的結尾
【成語結構】主謂類型
【出生日期】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