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戰爭論讀後感

戰爭論讀後感

 認真讀完壹本名著後,大家心中壹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妳是否對讀後感壹籌莫展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戰爭論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戰爭論讀後感1

 說到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似乎就要說說經典,什麽是經典,以及如何對待經典。

 所謂經典,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經典作為名詞的時候有以下兩種所指:壹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從各國對於經典壹詞的定義出發思考問題,我們能夠認定,凡是被稱為經典的東西,應具備以下幾點:歷史的積澱性、廣泛的認同感、文化的影響力。首先,經典之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具有歷史的深厚積澱。壹部剛出版的,哪怕是十分暢銷、十分引人關註、切中當下熱點問題的著作,充其量是暢銷書,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稱之為經典。

 其次,經典之為經典,就是壹個認同的結果。它依靠自身攜帶的思想力量,使人們對它產生壹種敬畏之感。這種認同,有時雖然也受到政治強制,但主要還是源自經典內在的思想權威。第三,經典對它所處的文化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堪稱當之無愧的經典。對待經典的態度有兩種,壹是經典崇拜,二是科學對待。

 在目前,我大約只能采取第壹種態度。克勞塞維茨1780年生於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他花很多時光來比較他個人在拿破侖戰爭中的觀察,並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戰史,認為只有從歷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導出軍事原則。說明壹下,我讀的這部《戰爭論》是廣西師大所謂新版,摘編的,商務印書館是三冊版,壹部冗長的大作。我實在不能憑借壹部摘編本,並且以這樣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得出克勞塞維茨的軍事思想,以及它在軍事史上就應具有的地位等等,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從壹些段落以及別人的研究成果中了解壹些他的觀點。本書的主題不是戰略、戰術,而是“戰爭”本身。戰爭是“壹種以迫使對方實現我方意誌為意圖的暴力行為”。

 即戰爭是壹種暴力行為,而這種“暴力行為”只是手段,永遠不可能成為目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使敵方理解我方意圖,向我方意誌屈服,是“國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續”……

戰爭論讀後感2

 在讀完魯登道夫的《總體戰》和喬良老師的《超限戰》之後,今天開始讀《戰爭論》了,這對於我來說已經是第三次翻開克勞塞維茨這本經典之作了。還記得第壹次是在進入大學之初,我慕名而來,但是在翻了五六頁之後,深奧難讀的文字,枯燥無味的論述讓我徹底打消了讀下去的念頭,我的第壹次嘗試也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第二次是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由於研究“社會化戰爭”這個課題的需要,我鼓足了勇氣再次翻開了那本放在書櫃角落,並已經落滿灰塵的《戰爭論》,這壹次我幾乎是用火柴棍撐著眼皮用了壹個月的時間終於把上中下三冊翻了壹遍。翻是翻完了,但是基本上就沒有看懂,唯壹的收獲就是記住了壹句話:“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而如今我又壹次翻開了它,面對長達壹千多頁的這本書心情是復雜的,我希望此次能夠從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但心裏不禁有些擔心自己能否堅持把它讀完。讀《戰爭論》是壹件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我們用腦子去思考、去體會。書有不同類型,當然我們讀書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對於《戰爭論》這樣壹本作者用了畢生心血寫成的經典之作豈能想讀武俠小說壹樣呢?

 讀書不是壹件輕松的事,學習需要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踏實的學風,沒有讀書破萬卷的積累,我們那裏可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呢?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也沒有絕頂的天才,人需要付出才可能得到回報。回首四年大學生活,洋洋灑灑寫下了三十多萬字,也有不少得以見報,小試牛刀,小小的成功心情是喜悅的。但是這僅僅是壹個奮鬥的開始,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寫得多了漸漸有些江郎才盡的感覺,在研究壹些深入問題的時候我才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

 讀書是需要堅持的,學習也應該是壹種習慣,靜心、靜心、再靜心,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是該磨刀的時候了,停下筆,多看書。如今在壹次翻開《戰爭論》我也不期望能夠完全將他吃透,只是希望有所收獲,並希望以後看第四遍、五遍、六遍的時候每次都能有所收獲。

戰爭論讀後感3

 《戰爭論》,19世紀軍事理論頂峰的偉大之作,可與《孫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經典軍事著述。《戰爭論》是軍事思想史上第壹部自覺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方法系統地總結戰爭經驗的著作,具有重要的軍事學術價值。這部著作不僅奠定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軍事學的基礎,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重要理論的來源之壹。

 克勞塞維茨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西方近代軍事理論奠基者。他先後研究了1566——1815年間所發生的130多個戰例,總結了自己所經歷的幾次戰爭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寫出了壹部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的軍事理論著作--《戰爭論》。

 非軍事界的人可能沒有系統地讀過《戰爭論》,但相信大多數人對"軍事是政治關系的延續"這壹名言都耳熟能詳,這壹名言即出自《戰爭論》。《戰爭論》是克勞塞維茨對戰爭的觀察、研究、分析的結晶。它既是壹部軍事理論著作,又是壹部哲學著作,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作者克勞塞維茨,普魯士將軍,被稱為研究戰爭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題之根本的第壹人。也是采取壹種對軍事史的任何階段都能適用之理論的第壹人。他很早就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後進柏林陸軍大學就讀。做過拿破侖軍隊的戰俘,壹年後又投入各種戰鬥。1818年升任少將並擔任母校校長。1830年離開軍校接任炮兵訓練總監。這部軍事哲學書,是他把自己歷史研究的成果和戰爭經驗融合成壹個完整的觀念。在他突然去世後,被其遺孀在壹個密封的包裹裏發現。克拉塞維茨曾壹再強調,他的原則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導。——“教育未來戰爭領袖的心靈,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導,卻不陪伴他走上戰場”。合理的理論並不能代替富有創造性的實踐。這是克勞塞維茨的壹貫堅持!經過了壹戰、二戰的炮火,盡管有作者所處時機避免不了的局限,這部書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數軍事院校列為經典,為世界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熟讀。克勞塞維茨被認為真正觸到了戰爭的本質,他本來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這部書是哲學,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戰爭的人,不管是軍人還是文人,都應該有所了解”。

戰爭論讀後感4

 這是我第壹次看軍事題材的書籍。所感所悟並不多。但這次的閱讀卻也打破了我對軍事書籍的偏見,它們並非我所想的枯燥、無味。《戰爭論》是克勞塞維次所著。勞塞維茨全名卡爾·菲利普·戈特弗裏德·馮·克勞塞維茨,是早期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家。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因為時代所限,克勞塞維次的書籍都帶有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烙印。

 《戰爭論》和其它軍事書籍在寫作方法上都大致相同,在某壹場戰爭事件的分析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書是作者在總結以往戰爭特別是拿破侖戰爭的基礎上寫成的。全書***3卷8篇124章;另約70余萬字。第壹篇,論戰爭的性質;第二篇,論戰爭理論;第三篇,戰略概論;第四篇,戰鬥;第五篇,軍隊;第六篇,防禦;第七篇,進攻(草稿);第八篇,戰爭計劃。

 我們來分析為什麽作者會以拿破侖戰爭為主要事實依據來寫本書。“最高大的小巨人”拿破侖是在歷史上、軍事上都提到非常多的偉大人物,他是法國歷史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壹位領袖。拿破侖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不僅在短時間內統壹法國,平息了內戰,其征戰腳步還遍布整個歐洲,直逼現在的俄羅斯版圖。狂熱的作戰欲望使拿破侖成功贏得兩次“反法聯盟”的軍事打擊。然而百密終有壹疏,自“滑鐵盧”慘敗後,拿破侖再難東山再起。就作者選擇拿破侖作為其論述的主要史實,筆者談幾個拙見:拿破侖無可披靡的軍事才華,作者在本書文字的描述了或多或少的給我們透露了其對拿破侖的崇拜。這樣壹個熱愛軍事的人在面對優秀軍事人才的時候,他的內心不免翻起崇拜,當妳“愛上”妳的寫作對象時,妳就能更好地在書中把對他的想象加以利用。

 拿破侖傳奇的壹身。拿破侖本身是壹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沒有煊赫的家世,沒有高大的身軀。他的成功全靠自身的征戰所得。蒙特諾特、亞歷山大、馬倫哥,壹系列煊赫的政績,讓拿破侖成為神話壹般的領袖人物。拿破侖壹生打了近百場的戰役且在他政治生涯的前期的征戰都屬不敗的神話。拿破侖壹生的轉折點就在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在滑鐵盧與英盟(威靈頓)和普魯士(布呂歇爾) 拿破侖慘敗。

 盡管該書是壹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於克勞塞維茨註意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法考察戰爭問題,因而闡發了諸如:"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壹種手段的繼續"等壹系列在戰爭理論中引起壹場革命的主要思想。

戰爭論讀後感5

 壹個民族的活動種類越單調,軍事活動在這個民族中越可能占據重要的地位。出現軍事天才的機會就越多。

 對這本書最初興趣起源於作者與拿破侖之間的些許微妙聯系。作為“軍事天才”的拿破侖,他的輝煌他的落魄都為人們津津樂道,因而探索他的事業巨細也成為了我的壹個小興趣。說到戰爭,雖然這本戰爭論距離我們已有好些年份,但是,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很多信息不因時間為轉移,只要世界還存在著與當世之時***同的某壹屬性。

 放眼近年來的伊拉克戰爭,我們可以明白,戰爭無非是國家政治通過另壹種手段的繼續。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自我意誌的壹種暴力行為。看待戰爭,研究戰爭,戰爭論精心研究了戰爭中的壹切因素,分析對當今戰爭理論和實踐有相當大的指導借鑒作用。

 其實,處於自身的局限性,對本書最大的印象就在於本書關於人道主義的否定給予了我巨大的`沖擊力。善良者希望在炮火中尋得平衡,幻想著類似電影壹樣可以巧妙的處理大慯之事的幸運辦法,然而人道主義賦予我們的善良唯是的道德觀念在戰爭這裏往往覆於破滅,戰爭的實質就是如此殘酷。

 不造成破壞又使對立方臣服的意誌並不能冠冕堂皇的稱之為戰爭的藝術,這也並不是軍事藝術真正的發展方向。縱使此論觀之甚美,但其實質是必須克服的錯誤思想,不能猶豫厭惡殘暴這個要素就忽略其藝術本性,客觀存在之物,我們需要正視。

 另壹點論述與之有類似的情結,也確實讓我在如此浩瀚的文字中產生了些許***鳴,既為不確定的感情因素。我們的理性告誡我們應該追求斬釘截鐵的“是或不是”,我們的情感卻驅使我們逗留於“大概”“也許”之間。哲學探索和邏輯推理的道理會將人引入陌生的“冰冷”世界,而僥幸的情感則帶人步入偶然的幸運國度。盡管概率不定,但思維的惰性總是讓人們偏至於感性的不肯定。

 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見。排斥肯定,實際上是對自我規箴的逃避,將事情或事物推至“不確定論”則是為自己找到龜縮的硬殼,世界本為相對,大範圍運動中確實存在多方不確定,以巨論小,言其不順可,言其順亦可。這就是“不確定論’者的法寶。

 壹切若都定位未知,那世界則太為混沌了。

戰爭論讀後感6

 說到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似乎就要說說經典,什麽是經典,以及如何對待經典。

 所謂經典,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經典作為名詞的時候有以下兩種所指:壹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從各國對於經典壹詞的定義出發思考問題,我們可以認定,凡是被稱為經典的東西,應具備以下幾點:歷史的積澱性、廣泛的認同感、文化的影響力。首先,經典之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具有歷史的深厚積澱。壹部剛出版的,哪怕是非常暢銷、非常引人關註、切中當下熱點問題的著作,充其量是暢銷書,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稱之為經典。其次,經典之為經典,就是壹個認同的結果。它依靠自身攜帶的思想力量,使人們對它產生壹種敬畏之感。這種認同,有時雖然也受到政治強制,但主要還是源自經典內在的思想權威。第三,經典對它所處的文化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堪稱當之無愧的經典。對待經典的態度有兩種,壹是經典崇拜,二是科學對待。在目前,我大約只能采取第壹種態度。克勞塞維茨1780年生於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參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他花很多時間來比較他個人在拿破侖戰爭中的觀察,並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戰史,認為只有從歷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導出軍事原則。說明壹下,我讀的這部《戰爭論》是廣西師大所謂新版,摘編的,商務印書館是三冊版,壹部冗長的大作。我實在不能憑借壹部摘編本,並且以這樣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得出克勞塞維茨的軍事思想,以及它在軍事史上應該具有的地位等等,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從壹些段落以及別人的研究成果中了解壹些他的觀點。本書的主題不是戰略、戰術,而是“戰爭”本身。戰爭是“壹種以迫使對方實現我方意誌為意圖的暴力行為”。

 即戰爭是壹種暴力行為,而這種“暴力行為”只是手段,永遠不可能成為目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使敵方接受我方意圖,向我方意誌屈服,是“國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