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老師詳細開解,什麽是正信的密宗
正信 : 正信,正直之信念。系相對於邪信而言,即指虔信佛說的正法之心,此信心不因遭逢諸異道而稍生疑念。 《佛學大詞典》:《大乘起信論》:“起大乘正信。”可見,正信是相對於邪信而言,是指對佛法的正直的信念,不顧及外道的不良缺點而退失自己的善心善行。經文節選 “爾時,佛告治世聖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通達壹切法名為正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空、無相、無願,通達平等名為正法。’ “治世聖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雲何行般若波羅蜜[1] 於大乘中恒得勝進而不退墮?’ “佛告治世聖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因正信故而得勝進。何者正信?知壹切法不生不滅自性寂靜,常能親近正行之人,不應作法終不造作,心離散亂聽受正法,不見說者,不見我聽,勤修精進令得神通,身心輕舉教化眾生,不見我有神通、能化、眾生受化。何以故?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我,不見眾生,二處平等,則得勝進而不退墮。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攝護諸根不令取著,壹切資生起無常想,知法寂靜命如假借。大王,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於大乘中心不放逸。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其夢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教化眾生令修佛道,壹切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見佛神力歡喜贊嘆。大王,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則能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大王,當勤精進莫生放逸,菩薩摩訶薩欲求法者勿著五欲。大王,壹切凡夫於欲無厭,得聖智者則能舍棄。人身無常壽命短促,是故,大王,應離世間求出世道。大王,今者供養如來所得善根,應作如是四種回向——自在無盡、法無盡、智無盡、辯才無盡,此四回向與般若波羅蜜同,皆悉無盡。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凈身口意戒。何以故?為聞思修故,以方便力教化眾生,以般若力降伏諸魔,願力成就行不違言。’正行:真正之行業也,或對邪行而言。或對雜行而言。凈土門所立五正行。往生極樂之正行有五種。對於雜行,故曰正行:壹、讀誦正行,專贊誦凈土之三部經。二、觀察正行,專觀想凈土之相。三、禮拜正行,專禮拜彌陀。四、稱名正行,專稱彌陀之名。五、贊嘆供養正行,專贊嘆供養彌陀。觀經散善義曰:“行有二種:壹者正行,二者雜行。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壹心專讀誦此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等。(中略)壹心專贊嘆供養,是名為正。”壹、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拜佛絕非迷信。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福,做壹個慈悲與智慧的人,壹個身心清凈、健康的人,壹個有益於社會、國家、眾生的人,壹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二、如果不能把自心中的貪、瞋、癡等種種煩惱放下,我們就不會見到凈土。以瞋恨心看到的是羅剎世界;以貪欲心看到的是餓鬼世界;以怨恨、嫉妒心看到的是鬥爭世界。要放下與不滿意、痛苦、不自由、不自在相應的煩惱心,凈土就會在我們面前出現。內心清凈,便見處處是凈土。 三、佛教不是信仰就夠了,佛法重點是明瞭取舍的智慧,就是因為佛法強調身體力行,大部分人會覺得滿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