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提高措施教學設計

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提高措施教學設計

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已經具有壹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了壹定程度的語言文字的積累,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壹定的積澱,同時他們也具備壹定的欣賞美、 辨別美的能力,他們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語文學習,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但是作為十來歲的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對真、假,美、醜的辨別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們的個人表現欲望十分強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時決定憑借教參,結合學生的閱讀心理,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點,設計教學環節,確立教學重點、難點和目標,繼續加強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循序漸進,減少學生的無效勞動,增強計劃性,減少盲目性,註意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課內外語文學習緊密聯系,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努力使學生達到課內學,課外用,使語文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多得的好夥伴、成為學生前進過程中的摯友.

 教材整體分析

 本冊語文教材,主要特點如下

 (壹)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本冊教材的編排方式仍然是按專題分組編寫。專題內容新穎、豐富,內涵深刻,富有人文氣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特點。比如,熱愛生命專題,從對自然萬物生命勃發的感悟,到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學生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大自然的啟示專題,則從生物、自然與人類的關系,給人類的啟迪,提出對生存環境的思考,比前幾冊相關專題內容更深入,具有豐富的思考價值。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在本冊8個單元導語中,提示學習內容,點明專題,布置學習任務。在內容上,力求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單元學習;在語言敘述上,體現文學色彩,強調感染力。比如,第壹單元,“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麽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用詩壹般的語言展示了壹幅幅多姿多彩的畫面,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2.精讀與略讀課文的聯系和整合。為了體現單元整合,加強在精讀與略讀課文中間的聯系。本冊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安排有“連接語”,這段文字承上啟下,內容突出,過渡自然,明確地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學習方法的遷移,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的整體感更強。

 3.單元學習活動的貫通和整合。單元整合不僅體現在課文內容上,還體現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學習活動上。本冊教材繼續加強專題內學習活動的整合,力求設計的各項活動貫通、嚴密。本冊繼續在每組課文後安排“詞語盤點”,就本組課文所學生詞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學生自查自測、復習鞏固之用。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作文、日積月累、寬帶網(安排在第壹、四單元)、展示臺(安排在第三、六單元)等,圍繞專題內容,各項活動壹以貫之: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復習、拓展、交流,整組教材乃至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全面推進語文各項能力的訓練。

 (二)安排“綜合性學習”,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著力點。本冊教材繼續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壹個安排在“大自然的啟示”專題中,要求觀察大自然現象或搜集資料、調查訪問,交流從中的發現或得到的啟發;也可以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壹個安排在“田園生活”專題中,了解鄉村景物和人們的生活。編排方式是:導語點出活動的內容及要求;第壹篇課文後具體提出活動方式的建議;“語文園地”中憑借“口語交際”、“習作”進行交流,在“展示臺”中以舉出幾個例子的形式展示成果。隨著學生主體活動能力的增強,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較之三年級,本冊不再編排“綜合性學習提示”。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要著重抓好三個環節:壹是通過布置,使學生明確任務,知道要做些什麽,該怎麽做;二是在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心、了解活動開展的情況,及時表揚好的做法,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三是采用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作為中年級的最後壹冊,本冊仍然采用第壹人稱“我”的語言敘述方式,繼續強調自主學習意識。同時,為了體現文本交流,精讀課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現,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質疑問難能力。泡泡的內容大致有:引導學生理解詞句及課文內容的;引導想象的;體會文章結構特點的;引導課外閱讀的等等。

 “我的發現”是自主學習方式的重要體現,在本冊***安排8次。在內容安排上繼續體現中年級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解壹些語言現象,初步掌握壹些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別是:認識排比句、養成留心觀察和勤動筆的習慣、體會副詞的表達效果、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感情色彩、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認識擬人句、了解雙引號的作用、學習怎樣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冊精讀課文壹般安排三道題:第壹題,引導朗讀、背誦,重視語言的積累;第二題,側重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第三題,加強詞句訓練。有的課文後安排了選做題。為了加強自主學習意識,本冊仍以學習夥伴的語言方式,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提問題、談感受、討論交流,以便讓學生把自主學習化作經常的行動和習慣。本冊在理解內容深度上、閱讀方法的要求上,較前幾冊均有所提高。

 (四)豐富課本內容,拓寬學習資源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本冊課後繼續安排“資料袋”,在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上,增加了深度和廣度。語文園地的“寬帶網”安排在壹、四組,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祖國五嶽和五大淡水湖的資料以及了解有關戰爭給人類造成災難的事實和英雄人物的事跡,拓展知識面。“展示臺”安排在第三、六單元,作為綜合活動的'組成部分,交流認識大自然和感受農村生活的活動成果。“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詩名句、諺語、成語等,“趣味語文”中的《說“信”》《趣聯巧對》,“成語故事”中的《鵬程萬裏》《手不釋卷》,集中安排以古代傳統文化為主的內容,在趣味閱讀、輕松記背中,積累語言,感受中華文化的優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重點推薦《壹千零壹夜》《伊索寓言》和中國的民間故事。這些都為豐富學習、拓展學習開辟了資源空間。

 總體教學目標

 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全面達到中年級的階段教學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個,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研專題(註明此專題研究屬於哪壹層次——學校、教研組、個人)

 中年級語文教研組:

 提升閱讀品味,激發習作興趣。

 個人教研專題:

 巧設家庭作業,激發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