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成語不敢越雷池壹步,雷池真的存在嗎

成語不敢越雷池壹步,雷池真的存在嗎

成語不敢越雷池壹步,雷池真的存在。

在安徽省望江縣東部,在地處楚頭吳尾的皖西南沿江地帶,是廣闊的水網密布地區,古時候統稱為大雷水。而其下遊則在今日的望江縣東部積而成池,這便是漢語成語詞典中“不敢越雷池壹步”的出典處——“古雷池”。追根溯源。昔日的“古雷池”便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縣雷池鄉境內。

成語出處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壹步也。”這句話後演化為成語“不敢越雷池壹步”。

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世族權貴之間不斷發生戰爭。其中,晉明帝皇後的哥哥庾亮,在晉成帝即位後擔任中書令,職掌中央大權,受到晉成帝的賞識。

凡是朝廷大事,晉成帝都要聽取他的意見。對此,鎮守歷陽的蘇峻將軍十分不滿:我沙場屢建戰功,庾亮憑什麽青雲直上!當時西部邊境很不安寧,庾亮推薦大臣溫嶠到江州任刺史。

不久,庾亮接到密報:歷陽太守蘇峻企圖謀反。庾亮沒有馬上采取果斷行動,而是想騙蘇峻到都城建康來做大司馬。大臣們都認為這個方法不妥,溫嶠也寫信勸阻,但庾亮不聽。

蘇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後,敏感地覺察到朝廷已對自己生疑,於是索性發兵進攻都城。溫嶠得知這個消息,壹方面請求庾亮允許他率兵從小路進入建康保衛京都,壹方面號召將士們做好各種準備。

不料,庾亮對蘇峻的反叛力量估計不足,認為溫嶠那裏的防務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來護衛都城。他寫信給溫嶠說:“我對西域敵人的擔心,超過了對歷陽叛兵的擔心,妳必須留在原地,不要越過雷池壹步。”

由於庾亮低估了蘇峻反叛的力量,溫橋在江州按兵不動,結果蘇峻進攻建康時沒有受到大軍的阻擋。盡管庾亮率軍迎戰,建康還是陷入了蘇峻之手。

庾亮趕緊去投奔溫嶠。溫嶠並不責怪他,而是請他守衛白石營壘,自已加緊操練水軍,準備殲滅叛軍。

蘇峻的壹萬士兵很快抵達白石,與僅有兩千人馬的庾亮展開血戰。庾亮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擊退了叛軍。後來,庾亮、溫嶠等人終於殺掉蘇峻,平定了叛亂,彌補了因“無過雷池壹步”戰略錯誤而造成的損失。

成語寓意

庾亮讓溫嶠不要跨越雷池壹步,是對形勢的錯誤估計,從戰略上看是十分不明智的。之後人們就用“不敢越雷池壹步”形容墨守成規、不敢推陳出新,難以適應局勢的變化,總把行動控制在可操縱範圍內的做法。每件事或某種狀況都有壹個固定的界限和標準,以此作為衡量的標準。

“不敢”跨越雖是壹個人的勇氣和膽量的問題,但更多的是壹個人能否遵守標準的觀念。而“不得”是規定性的字眼,硬性要求必須遵守,屬於客觀的標準。

“不敢越雷池壹步”告誡人們要遵守某事物的規律,在允許的範圍和界限內活動,壹旦超出便會得到相應的懲罰或承受“跨越”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