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素描的故事

素描的故事

大多數人,對素描的認識,往往都停留在第壹印象,即壹幅單色的畫。對素描的第二層認識,便是徐悲鴻的主張,“素描是壹切繪畫之基礎”。經過多年的教育界多年地努力,沒人再去關註素描的來歷。也不知道為什麽,教科書總是這樣,喜歡刪減有趣的過程,然後將內容簡化到索然無味的“純知識”這壹地步。不過話說回來,生活的趣味往往來自親歷親為。自己挖出來的知識才覺得有趣。壹旦寫進教科書,或許那些有趣的東西也就變成了考題的壹部分。

容我我在這裏虛構壹個故事,猜測壹下“素描”這個詞的來歷吧。先假設,素描這個詞翻譯自英文單詞sketch(學問有限,具體這個單詞在西方世界如何演變沒有細究)。

清末時期,政府迫於壓力終於打開國門,有誌之士飄揚過海,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史稱,第二次西學東進。藝術方面更是文化進步的先驅。尤其是外國人的寫實油畫作品,精細傳神,令人震撼。於是,我們的前輩們開始向外國人學習繪畫。

在學畫的過程中,首先就要學“德先生”和“賽先生”,democracy & science,即“民主”和“科學”。民主就不說了,科學,妳說這麽深奧的東西怎麽學?只有通過畫草圖來學習啊。直到用鉛筆科學地表現出“透視”、“光影”、“解剖學”等先進理論,才算學成。

畫過素描的人都知道,把那些理論融入畫面有多難。人體素描就更是不得了。想想,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寫生,“畫裸體”在社會上會引起怎樣的轟動。畫好了,學會了。那麽,下壹步就該學印象派,去掌握關於光的色彩理論知識了。

我們都知道,外派學習,無論放在什麽時候,都是壹定要向領導匯報學習內容的。碰到懂行的領導還好說,但在逐級上報過程中,總有外行人吧。所以,在學習報告中就存在這樣壹個問題,“我們怎麽給領導解釋,幾年過去了,花了大巴銀子,我們卻只學了西方人稱作sketch的草稿。如果直說,領導不給經費是小,誤國是大啊!”於是,這些留學生就不得不給sketch換壹個高端的中文名詞。這壹找不要緊,直接就找到了《論語》上。子曰:“繪事後素”。在當時“繪事後素”就是常識,《周禮·考工記》:“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繪與繢,同音同義,孔子的引用更加概括。

我們都知道,往往第壹個翻譯外國著作的人,便會擁有命名權。且擁有命名權的人,往往也都是有學之士。即使翻譯的不好,那也是權威,後來的人也只能按照他的翻譯來使用。例如,在大陸叫“程序”的program,在港澳臺就用“程式”。何況“素描”這個可以引經據典的詞,誰敢說不好?於是,經過前輩們的不斷努力下,西畫的繪制過程變得不再神秘,“素描”這個詞也遍叫開了。

好了,關於“素描”故事就編到這裏。

在我把精力投入到素描的這段期間裏,看了幾本國外的素描書,如《素描的訣竅》、《向大師學繪畫素描基礎》、《伯裏曼人體》等。看國外的書時,就會很讓人困惑。有壹種很明顯的感覺,這哪是課堂上教的“素描”啊?分明就是草稿。但誰又能說草稿不重要?不是基礎?據說《紅樓夢》的後40回,也是根據曹雪芹的遺稿才補完。《蘭亭序》、《祭侄稿》是草稿。比爾蓋茨用3080萬美元買下的《達芬奇手稿》,充分說明“草稿”很重要。“草稿”有草稿的優勢,可以精美,可以簡約,可以隨意,可以謹慎,具有目的性明確,輔助性大,速度快等特點。

我們再來看看“sketch”在朗文英英詞典中的解釋,“a simple, quickly made drawing that does not show much detail”。碰巧這些單詞我都認識,那就翻譯壹下,“壹種簡單、快速地畫那些不需要展現太多細節的畫。”

無獨有偶,有壹次翻看閑書。讀了些李叔同、豐子愷推動美術教育的文章,才大概有了上面那個故事。畢竟,李叔同是中國第壹個開創裸體寫生的美術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創始人。在西學東漸的歲月裏,科學,也就是“賽先生”借著“素描”、“色彩”兩門課,改變了當時的美術界、教育界。

時代在不停地前進,那些推動美術發展的人漸漸藏在“素描”的背後。當模模糊糊意識到素描是什麽時,反而又覺得壹切都沒那麽重要了。中國能有今天,“五四”那壹代人,功不可沒。生活在和平年代,幸運如我的人,只有動筆去畫,才能壹點壹點的消化那些畫論,收到他們留下的遺產,逐漸發現隱藏在“素描”這個名詞下的寶藏。

說了這麽多,什麽是素描?我認為,素描就是草稿,是壹種蘊含著“科學精神”被引入國內的繪畫技巧。我想壹定會有人問,畫素描能帶來什麽?科學。不信的話請立刻拿起畫筆,嘗試描繪妳眼前的任何物體。相信妳的畫壹定足以證明,留在紙上的形狀,不是妳的真實所見,而是大腦給出的假象。我想,這壹點足以使妳重新認識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不知道”。剩下的,就由妳自己去發現。

那為什麽大腦會“欺騙”我們呢?我只能說,這屬於心理學,有關認知方面的範疇,如果需要記得留言,我可以推薦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