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想出去玩幾天 而且不告訴任何人我去哪了 可否!

想出去玩幾天 而且不告訴任何人我去哪了 可否!

辯題:《使用網絡語言的利與弊》

主持人:只剩骨頭的貓

評委:南潯小施、sunyu929 、韋爵爺、烈雲(Yesky社區頻道)、廣安龍獨(Yesky下載頻道)

正方:菜鳥之家

口號:“愛我所愛,我行我素。”

隊長:東華尋歡1號

副隊:公平2001

隊員:coffeelulu 、明月幾時有 、紫雲、冷月照孤魂、no194 、黑龍主人

反方:花雨夜

口號:“歲月流逝,花雨夜品位友情。”

隊長:神壹樣的儒生

副隊:水晶小龍龍

隊員:斷橋、衣冠禽獸、浙江的樂樂、月光帥哥、米老虎、曉雨

比賽實錄:

(主持人)只剩骨頭的貓:

今天的辯題是《使用網絡語言的利與弊》。正方的觀點是使用網絡語言利大於弊,反方觀點是使用網絡語言弊大於利。如今網絡語言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美眉"、"斑竹"、"7456"(氣死我了)、"大蝦"、"粉絲"等等,現在網上流行著這樣兩種說法:有的人認為網絡語言是對傳統語言的補充,有的人認為網絡語言不利於語言規範,對於網絡語言的使用壹時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那麽網絡語言的使用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有請雙方辯手進場,我宣布首屆Yesky網絡辯論賽決賽正式開始,雙方辯手可就妳方觀點進行闡述和辯論。同時,預祝兩支代表隊在決賽中有出色的表現,並取得好的成績!

自由辯論

(反)神壹樣的儒生:

我方的觀點是使用網絡語言弊大於利。

眾所周知,自因特網誕生以來,便以其高效,即時,信息量大的優勢席卷了整個世界,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種社會體系。有社會體系,就存在互動。從這點上看,語言便是其中壹個重要的社會互動,人們籍由語言傳遞思想,情感與欲望。語言不單是人類自主且有意識的行為,也與文化有關。而現今網路語言的出現,卻有顛覆文化的嫌疑。

我們知道文字是文化的有形載體。而亞裏士多德曾說過文字(書寫)的存在只是為了記錄口語。文字是口語或者說是語言的視覺符號,相信大家都認同這個觀點。基於這樣的壹個***識,我想就下面幾個網路語言現象和正方同學做個討論,同時亦請正方同學為我們釋疑。

中文文字的形成是結合形意音三個方面。在形成文本的時候,多半以形意為主,語音為輔,而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則強調文字本意與語意的結合。可網路語言卻顯得極為混亂,似乎是先淡化字意與字形,接下來強化語音。本末倒置。

試舉例:

1、請問GG幾點啦?

2、請介紹幾個有趣的攝取給我。

3、3Q3Q

以上幾個例子,都是在相同的語音下變化字形。所以“GG”是“哥哥”,“攝取”是“社區”3Q3Q是英文謝謝妳。這些情況相信大家經常碰到,在我們會心壹笑的同時,可否想到這其中隱含的更深層次的嚴峻問題呢?那就是參與者視網路視語言為壹個可顛覆場所和主題。對於文字和文化的權威性及正確性提出了挑戰,並帶有蔑視的意味。構詞學中的簡縮法。是這樣的壹種情況,即為建立在語音基礎上的構詞方式,透過語音的近似性進行變化使原本較長或者是較復雜的詞匯變的簡單。而在網路上這種變化卻無任何的章法。如:“醬”,請問正方同學能從這裏面看出“就這樣子”的意思來嗎?再如“ur”,您又能從中看出英文“you are”來嗎?

以文本為主要形態的網路語言,不但在語法上有改變,同時還存在語音的轉換,就社會學的角度上看,是壹種符碼轉換。而此種轉換不可避免地會影響人際間的價值及規範。如:“妳的協姐素隨?”“妳素不素出企玩?”等等,這些句子就字面意義來理解是相當令人困惑的,試著念出來,也還是無法了解其意。原因是書寫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用字。上面前壹句講的是“妳的學姐是誰?”後句是“妳是不是出去玩?”打出的話和要表達的意思相差萬裏。而從這點上,我方認為網路語言已經完全背離了語言的初衷和作用,走上壹條不歸路。

以上三點,也只是揭示了網路語言的冰山壹角,相信更多的不利於語言發展的情況會慢慢在後面浮現出來。

在這篇文字最後,我想援引壹位國家教育部首長講的壹段話。,他說:現在的學生開口“哇塞”,閉口“酷”的,讓人不知所雲。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記、周記裏面充斥著大量的類似語言。

據了解,學生們的類似語言相當壹部分是從網上學來的。這位首長呼籲,現在學生上網的越來越多,而學生們又正處於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對網絡語言不加以引導,就可能會對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談到這裏,相信這壹切已經能有力地支持了我方的論點:使用網路語言弊大於利。正方同學以為然否?

(正)明月幾時有:現在很多語文老師看重的是語言的規範性,這是對的,它可以保證語言的純潔性,但這種規範性要有彈性 ,是動態的不應是僵死的規範。

(反)浙江的樂樂:妳憑根據什麽來區分什麽是動態的規範,什麽是僵死的規範。

(反)衣冠禽獸:不錯,我對明月幾時有的觀點表示贊同。謝謝您站在了我們這真理的壹邊。語言自誕生之日起,就壹直是處於變化和發展之中的。這點應該對妳我雙方來講沒有分歧。只是我想請教的是,如果彈性到了極致,反兒失去了它的彈性怎麽辦?大家都知道,這就好象彈簧壹樣,在它的彈力到了極致的時候,也意味著它要麽斷裂,要麽變成壹跟鐵絲。請註意,我們雙方辯論的是主題是利大弊大,而不是存在的是不是合理。發言完畢,謝謝。

(反)斷橋:請問對方辯友,如何動態?事物是發展的,我們看事物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但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動態來描述的,比如照片。

(正)coffeelulu:語言的發展是社會變化的體現,它是動態的,活的、在社會發展的同時,相應的規範不應停滯不前,做出適時調整比將網絡語言壹棍子打死更重要。

(反)斷橋:“做出適時調整比將網絡語言壹棍子打死更重要。”我方沒有任何人試圖將網絡語言壹棍子打死,再次提醒對方辯友別跑題。另對方辯友認為“做出適時調整更重要”,這個觀點我方非常贊同,請問,為什麽要進行調整呢?

(正)coffeelulu:調整的目的正是為了讓它更能為大多數人所用,會的發展必然產生新事物,新事物的產生也必然將引發壹場討論。我們能看到網絡語言新奇,幽默,網絡文學的大量出現就為壹些有生命力的網絡語言提供了壹個流傳下來的平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室正在編纂壹部《新詞詞典》,壹些網絡語言,比如“菜鳥”、“大蝦”、“灌水”之類能夠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將收錄進來。

(正)coffeelulu:網絡語言是漢語語言在網絡環境下的壹種語言變體,是漢語詞匯的外圍部分,它可與內核部分的基本詞語相輔相成,互不取代。網絡語言中壹部分詞匯在經過長時間考驗被人們接受後也可以進入基本詞匯,因為當代漢語中每年大概出現1000個左右的語文性新詞語,也是時代的產物,人們的創新使用。

(反)月光帥哥:但也有壹部分是輸入法“智能ABC”的錯誤結果吧?正方的觀點該不會是創新使用的壹半要去學不正確的東西?

(反)神壹樣的儒生:coffeelulu偏題了,誰也沒說要完全推翻網絡語言,我們要辯論的是他的弊大於利。 (正)東華尋歡1號: 很多網絡語言是創新,比如:mm。由“妹妹”或“美眉”壹詞拼音字母“mei mei”的首字母組成。但是並不作為“妹妹”使用,其含義是“女孩”(包括已經不能算作女孩但仍然被稱為“女孩”的年輕或不年輕女性)。

(反)水晶小龍龍:這就是對方辯友所說的快捷方便麽?壹個MM都要這麽麻煩去理解?80年代的“小姐”,就是這麽被糟蹋了,妳們還想糟蹋多少傳統文化?

(正)明月幾時有:妳不覺得MM這個詞是創新新詞嗎?而小姐壹詞是本來就有的!我不明白MM壹詞如何能和傳統文化聯系在壹起?謝謝對方辯友。

(反)神壹樣的儒生:MM可以立即理解為媽媽,可以理解為麻木,可以理解為馬母。這樣的創新妳敢用麽?

(反)浙江的樂樂:我覺得MM這個詞是創新,但是請註意,漢字是以形為主的。妳所創新出來的MM算是英文還是漢語?

(反)衣冠禽獸:引用壹下對方辯友coffeelulu的話,“網絡語言是漢語語言在網絡環境下的壹種語言變體,是漢語詞匯的外圍部分,它可與內核部分的基本詞語相輔相成,互不取代。”您的話是大有道理。但是我不明白的是,現在的網路四處充斥著諸如“各個妳好啊”、“這攝取有點意思”此類的語言。那他們的互不取代體現在哪裏?相輔相成又體現在哪裏?請您別告訴我“攝取”=“社區”;“各個”=“哥哥”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立馬趕回去學校找我那些個中文教授要學費去!

(正)東華尋歡1號:網絡語言的利是有目***睹的。大家都用過。我方主要是說網絡語言利大於弊。

(反)浙江的樂樂:我用過才知道是弊大於利的,所以我用的很少。因為並非毫無利可言,所以在有些場合也偶爾用用。

(正)東華尋歡1號:那我告訴妳,我也用過,而且好用,大家壹直在用,衷哥,PLMM,等到處可見。(反)浙江的樂樂:我知道妳也用過,並用妳認為是利大於弊,但我真的很不明白,妳為什麽到現在為止還有用壹下,讓事實證明妳的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反)衣冠禽獸:呵呵,這話真有意思。如果依照妳的邏輯思維來考慮的話,我是不是可以這麽說:小偷的好處是有目***睹的,我們都做過。我現在的意思就是要告訴大家,小偷是壹種很高尚的職業!呵呵,對方辯友,存在的就是合理這話有些偏頗,但存在的未必就是正確的這話卻是大大的真理啊!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不服找他去。嘿嘿。

(正)東華尋歡1號:對,這是不可排斥的,網絡語言隨著網絡人群的加大而推廣,和妳的“小偷理論”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