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著油亮的腦門,腦後垂著壹根烏黑的長辮。他身穿輕薄的對襟香洋紗上衣,寬松的灰白綢褲下面是南洋草編涼鞋,手搖壹把檀香木折扇,像個去喝茶赴飯局的清閑客。
幾句簡單的描寫,招商局“第壹CEO”唐延樞的形象,躍然紙上。這位“買辦第壹人”,於1873年,鄭重接過從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遞來的“布鞋”,脫下了洋行的“皮鞋”,成為洋務運動的壹名主將。從此啟動了中國這艘在洶湧的歷史波濤中擱淺的巨輪,促使近代中國踏上了奔向近代化的艱難歷程。
民族工商業崛起的脊梁
唐延樞之所以能夠成為招商局三十余年的掌舵人,壹方面,是其傑出的個人才華使然,另壹方面與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浪潮不無關系。
面對招商局奄奄壹息的局面,李鴻章作為整個“洋務運動”的掌舵人,越來越懂得,傳統的舊式商人既不懂輪船技術,也不懂近代輪運經營管理,不得已只能另謀新路子。於是將視線轉向具備近代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及財力的廣幫買辦。這時,在中國航運界,威望最高,財力最富、經營管理經驗最為老道、能說壹口流利的英語的唐延樞脫穎而出,理所當然擔起了此重擔。
事實證明,在接下來其任職的十壹年間,招商局的運輸收入達到1700余萬兩,平均每年近200萬兩,噸位的年產值水平高於外商,成為首家敢與外資抗衡並贏得商戰勝利的中國企業。?對於唐廷樞的能量,當時美國旗昌洋行的老板曾說,“他在取得情報和兜攬中國人的生意方面……都能把我們打得壹敗塗地”。因此唐廷樞成了洋行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唐廷樞可以說是令所有國際企業都爭相挖取的職業經理人。
心系家國的壹件小事
上任之後,唐延樞壹方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大膽引進先進的西方股份制企業體制,以打開局面;另壹方面,在與洋商的激烈競爭中,唐延樞並未淪為只是追求利益商人,而是保有了中華民族應有氣節。
有壹件小事可資佐證:巴西自從與中國訂立通商條約之後,屢次要求招商局放船前往,以便招徠華工。當時,招商局的發展勢頭正旺,唐廷樞也想趁機打開南美航線。他去巴西考察,明察暗訪之後,發現巴西仍推行奴隸制度,任意虐待華工,唐廷樞毅然放棄了開航南美的計劃。
不可或缺的三十年
除此之外,在唐延樞任總辦期間,中國第壹家水泥廠(唐山士敏土廠)、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煤礦(開平煤礦)、建造中國自建的第壹條鐵路(唐胥鐵路)、制造中國第壹臺蒸汽機車(龍號火車頭)、編纂中國第壹部英漢詞典等等相繼載入史冊。
翻閱招商局的百年航程,有人將之稱為“中國民族企業百年歷程的縮影”,有人說它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無數個中國第壹,恰是招商局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和膽識。招商局的百年歷史,有著唐延樞不可或缺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