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褒義。“蝶變”壹詞的創造,其客觀原因是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人和事物轉變或質變的現象,為“蝶變”提供了語義內容。
從語言自身來看,漢語中存在許多“名詞喻體+動詞”結構的狀中偏正式的合成詞,諸如:血紅、雪白、筆直、蠶食、鯨吞、雪亮、火紅、蔥綠、蠟黃、蝶泳、蛙泳。
還存在壹種逆序動賓式合成詞,如:癌變、沙化、硬化(變硬)、軟化、老化、城市化、口語化。在它們的影響之下,在語言類推機制的作用下,人們創造了“蝶變”。
“蝶變”與“蛻變”在比喻義上形成同義詞關系,但其他方面存在較大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從本義看,“蛻變”的語義具有泛指性,描寫的是蛇、蟬等動物因脫皮而發生改變,比喻義為“像蛇、蟬等動物脫皮那樣而發生改變”,兩個語素的結構關系是狀中偏正。“蝶變”的語義具有特指性,以蝶為例以斑窺豹,描寫的是幼蟲破繭而出變成蝴蝶,簡言之“變成蝶”。
其本義的結構關系比較特殊,是逆序的動賓關系或動補關系,這在漢語中比較少見,壹如“癌變”(轉變成癌癥)、“沙化”(轉化成沙)、“久等”(等待得很久);“蝶變”的比喻義可理解為狀中偏正關系(如幼蟲變蝶那樣發生質變),壹如“草綠”(如草那樣綠)、“雲集”等。
2、“蛻變”是傳統詞語,是貶義詞,常與“腐化”“墮落”配伍使用,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在註釋該詞時舉的例句就是含貶義的:“壹個優等生蛻變為小偷兒,這個教訓值得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