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密宗裏的說發,是在意念中的伏藏,是屬於特定的人才可以取到的伏藏。
也是有當年的祖師授記,說某某某在若幹年什麽時候,可以取到我這個伏藏,而往往取這個伏藏就很可能是這位祖師的後來身,也有可能是佛菩薩的壹些示現,壹般人心境達不到,緣分不夠就沒有辦法得到這個伏藏。
吉祥如意,準提心脈善嘉幢唐聖傑合十。
夢遊在佛教中怎麽解釋?夢境,大部分夢是獨影境,有些夢是帶質境,不壹定。所以有時候做夢眼睛動啊,那時眼神經、眼識、眼根已經有壹點醒了,滴溜溜在轉;那個轉、眼睛沒有完全張開,但是眼睛開了壹點縫,已經看到某壹個東西有壹點影子,那麽,配合意識的獨影境形成夢,是其壹。第二有些病,比如說人生有壹種病:夜遊癥、夢遊癥,夢遊癥的人夜裏睡著了他還會起來做事。乃至夢遊癥嚴重的還會起來開車子的,自己可以把汽車開啟,還到外面兜風壹圈,回來以後車子停在車庫,然後關門睡覺,第二天早上他自己不知道,這種屬於夢遊癥。夢遊癥的人更是屬於帶質境的非量境界,因為它不是比量,(是)非量境界,帶質境,可它也是獨影境,有些是屬於獨影境。因為他在夢中有個幻想,另外壹個幻想。
可為什麽壹醒來就忘了呢?所以要曉得,每壹個人,沒有人沒有夢,人人都有夢,因為幾乎妳醒起來以後妳已經忘記了。所以修行修得好的,醒夢壹如,那不是帶質境也不是獨影境,第六意識現量境永遠清明、明了。那麽自己在夢中能夠作主,作主的成分看有多少,這個裏頭有差別了。這所謂三境。現在了解了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前五識是性境——南懷瑾《唯識與中觀》
幻想在佛教中怎麽解釋幻想在佛教中是個綜合的心理特征,是第六識意識的特征,叫心所有法,比如人出現在妳面前,必然有他的體態特征。
意識的煩惱有根本煩惱特征貪、嗔、癡、慢、疑、惡見,隨煩惱-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舉無慚、無愧,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憍等。
那個幻想或者是因為貪(比如欲望),嗔(憤怒),疑(疑因果,不信)或者惡見(就是邪見,比如邪教)也可能是慢(自大)或者掉舉(在壹個事情上不能夠集中註意力)...幻想就是由這些林林種種的心理特征綜合產生的。
吾字在佛教怎麽解釋本義:中立的。
引申義:在妳、我、他三種單數人稱中介於“妳”和“他”之間的人,即“我”。
同引申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常清靜經》
吾,我自稱也。——《說文》
吾,我也。——《爾雅·釋詁》
願吾子之教之也。——《儀禮·士冠禮》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老子》
莫吾知兮。——《楚詞·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論語·先進》
不吾知也。
吾其為民傭者乎。——《民傭石瑤臣》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同列為縮項。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
特書以誌吾愧——明 王時敏《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袁可立子)》
按,在上古時代,“吾”和“我”在語法上有別,吾不用於動詞後作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齊物論》
又如:吾儕(我等,我輩,我們);吾當(我);吾儂(我);吾誰與歸(我將從誰);吾愛(我所愛的人);吾兄(對朋友的稱呼;稱自己的兄長);吾祖(我的祖先);吾與(我的同伴、同夥);吾廬(我的住所);吾黨(我的同鄉;吾輩)
我們〖we〗。如:吾匹(我類);吾曹(吾輩,吾儔,吾儕,吾等。我們);吾屬(我等);吾倫(我輩);吾們(吾人。我們)
36門在佛教怎麽解釋三十六門為經外奇穴名。出《針灸真髓》。即由金門、魂門、殷門、箕門、沖門、液門、風門、肓門、啞門、命門、幽門、梁門、關門、滑肉門、章門、京門、神門、郤門、雲門穴組成,***計36穴。主治風邪。[1]
佛教中塵緣怎麽解釋
塵緣(佛教大詞典)
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因六塵乃心之所緣,能染汙心性,故稱塵緣。
塵緣(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六塵之境,色聲香味觸法也。以是為心之所緣而汙心性故也。圓覺經曰:‘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梵”佛教怎麽解釋您可以搜搜佛教大詞典。
我節錄壹部分
(二)梵具有清凈之義,從事清凈之行,尤其指斷淫欲之事,稱為梵行;行淫欲者,稱為非梵行。清凈之十戒,稱為梵凈十戒。佛、菩薩美妙之音聲,稱作梵音聲、梵聲、梵音;其響稱為梵響。梵音相為佛三十二相之壹。佛之清凈法身,稱為梵身。佛堂伽藍又稱梵剎、梵宇、梵閣,寺院之吊鐘壹稱梵鐘。佛學又稱梵學,印度又稱梵土。梵行先生為僧之異稱,梵儀指僧侶之威儀。
(三)意指梵語。例如,以梵語撰寫之典籍,稱作梵本。梵夾指以貝葉書寫成之梵字經典。
(四)意指梵天之略稱。 *** 諸天離欲清凈,總名梵天。大智度論卷三十五(大二五·三壹五下):‘ *** 都名為梵,(中略)又梵為 *** 初門。’
佛教怎麽解釋悲?佛教語,願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薩概念的基本特點[karuna]。
大悲,拔壹切眾生苦。——《大智度論》。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抑郁癥在佛教中怎麽解釋呢?原因是遇到某些事情,沒有及時的調節,任由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過長,導致認知發生改變。其實就是鉆了牛角尖,關鍵問題是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用佛教的理論來講,妳的世界象壹湖水,就是妳的心,看似平靜,實際上驚濤駭浪,所以妳看水面的倒影,看這看那亮閃閃都是錯的,妳根本無法正確認識水中倒影,但當妳看的時侯妳還認為自己看到是真實的,這個時侯需要壹個力,壹個點,讓水面平靜下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只想壹件事,就跟把心端著壹樣。等他平靜下來妳才看到,原來水中的倒影是個月亮。就跟大家壹樣了。 可能這個時期最困擾妳的問題是為什麽自己會這樣,很痛苦,還到處找原因,但是我給妳說,別找了,這個時候找到的原因都是錯的,因為妳的角度就是錯的,所以會越找越想的多越痛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管他為什麽,壹心壹意念佛也好,自我暗示也好,讓自己的心盡量靜下來。當妳走出來後妳再去找原因。那個時侯會完全不壹樣的
在佛教中怎麽解 *** 這東西?欲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 *** 。“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處。趣,義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個去處,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稱五趣雜居地。又有佛、菩薩來此度生及有修行成聖果者,又稱凡聖同居地。其中地獄有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叫、炎熱、大熱、無間等八處,加上畜生、餓鬼為十惡趣。人有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等四處。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處。人天合為十善趣。此立足於人,地獄在下,最底層是無間地獄;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