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上的解釋是:用以拂塵取涼等。《世說新語》中有:“大風揚塵,王(導)以扇拂塵。”《晉書.王導傳》說:“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這是將扇子當作拂去塵土、遮蔽浮塵的工具。取涼當然要搖動才能生風。所以,《淮南子.人間》記載:“武王蔭暍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就是說,周武王為照顧中暑的人(暍人),替他扇風取涼。後人以“扇暍”作為頌揚德政之詞。
扇子的作用最初可能不是取涼用的。但是,扇子後來大行其時,歷幾千年而不衰,其生命力之強大,還是由於它取涼的功能。
諸葛孔明壹生就沒有離開那把羽毛扇。似乎羽毛扇成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壹個魔術道具,讓孔明運用得得心應手。看似漫不經心,搖動之時,扇子也不是為了取涼之用,好像是成竹在胸、勝利在握,決勝就在那扇子的壹揮之間。
/3601/2005/07/21/882@630854.htm
或者可以從上面來分析:因為諸葛亮總是思考的多,或許諸葛亮也是借著搖扇子的動作來思考的吧,就像我們想事情時有的人會習慣抽煙是壹個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