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後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衰敗得不像樣子了。他決定出走了,這要說到老子出關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國去,到西域去,這就得經過函谷關。另外壹種說法是大散關。函谷關大概原來在今天的河南靈寶縣,後來關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縣。這裏兩山對峙,中間壹條小路,因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險要,好像在函子裏壹樣,所以取名為函谷關。
守關的長官是尹喜,稱關令尹喜。這壹天他正站在城關上了望著,只見關谷中有壹團紫氣從東方冉冉飄移過來。關令尹喜是壹個修養與學識極其高深的人。他壹看到這種氣象,心裏壹頓,這是有聖人來了!只有聖人來才會有這樣的雲氣,今天壹定有聖人要經過我的城關了,不知是哪壹位。不多壹會兒,就見到壹位風骨非凡、仙風道骨的人,騎著壹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竟然是老子!關令尹喜知道他要遠走高飛了,就壹定要讓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來,於是纏著他,要他寫壹點著作,作為放他出關的條件。
老子當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不答應關令尹喜,是不會放他過關的,他不給妳護照簽證啊!老子沒辦法,於是只得答應條件。另外,老子答應他還有壹個原因。《史記集解》有材料說,關令尹喜“善內學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雲氣,看到壹團紫氣飄來便知是聖人來了。我們就是看到這團紫氣也解讀不出來嘛。據說關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關令子》。老子也佩服這位“服精華,隱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壹種得遇知音的感覺,這就為他著書了,能為知音著述不亦樂乎?
那時老子沈思默想,將他的智慧壹個字壹個字地寫在了簡牘上,先寫了上篇,又接著寫了下篇,據說寫了幾天。寫完了壹數,***有五千來字,取名為《道德經》,上篇叫《道經》,下篇叫《德經》,又分成八十壹章。於是壹部“五千言”的驚天動地的偉大著作誕生了!據說,關令尹喜讀到這樣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對老子說:“讀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當這個邊境官了,我要跟您壹起出走了。”老子莞爾壹笑,同意了。據說,關令尹喜真的跟著老子出走了,後來還有人看到他們兩人壹起在西域流沙那兒呢,而且都活了好長好長的歲數!
還有壹種說法: 老子當年出關去到了印度,後來到了迦毗羅衛國,迦毗羅衛國的賢聖喬達摩·悉達多聞訊前去向老子求道,後來得老子點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老子出關壹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說著,演繹著。魯迅先生也對此發生過興趣,還專門創作了故事新編《老子出關》,還與別人打了壹點筆墨仗。另外,老子出關中的“紫氣東來”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壹個基因,帝王之家將“紫氣”當作吉祥、祥瑞,妳看生個孩子如果紫氣滿室,古人認為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氣”當作吉祥的象征,於是把“紫氣東來”這些字寫在大門上等等。先民還認為,哪個地方有寶物,哪個地方就會在上空出現紫氣。
有趣的是老子騎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壹個著名的意象,青牛後來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騎了。到後來,“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詞了,老子又被稱為“青牛師”、“青牛翁”等。這青牛還被老子家鄉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說老子當初出關是乘這青牛飛過去的,並且又有壹段美妙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