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經過54年才跑到終點
1912年在瑞典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馬拉松賽,遇上壹個大熱天。日本運動員金栗誌藏跑到中途,突然看見路旁有壹個瑞典觀眾在喝桔子汁,他本能地朝那個觀眾走去,很快就得到了桔子汁,還得到了壹個住處,痛快地睡了個大覺。等他醒來時,比賽早已結束了。當挪威人奧爾森作為最後壹名到了終點後,唯獨日本選手無影無蹤,卻不知道這位日本選手正在酣睡在壹個老百姓家裏。直到第2天,他才回到日本隊住處。1965年,76歲高齡的金栗誌藏到瑞典舊地重遊,他從1912放棄比賽的地方向馬拉松比賽的終點——斯德哥爾摩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址跑去,並達到終點。
6. 河水不犯井水
上世紀20年代奧運會的100米比賽中,每道竟然拉起長繩子,由起點至終點連續不斷,此設備的原意是為了防止運動員作出越線犯規的行為,使讓運動員比賽時非要步步為營不可,否則因壹時大意而超越界線便會被那個繩子絆個正著,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原來這種使運動員步步為營的危險設計受到非議而被廢除。
7. 半金半銀的獎牌
在1932年第10屆奧運會上,美國女選手希莉獲得了跳高了金牌,然而她十分感激另壹位美國女選手迪特裏卡遜。迪特裏卡遜是該屆奧運會跳高銀牌的獲得者。她們兩人在為體育事業奮鬥的征途中互相勉勵,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確實比親姐妹還親,她倆壹起登上獎臺時,又是歡呼,又是擁抱,***同沈浸在勝利的歡樂中,奧運會結束後,她倆把各自的獎牌,各留壹塊作為兩人的友誼的永恒紀念。
8. 到手金牌又易手
第十四屆奧運會的馬術比賽,瑞典隊本以1366分的最好成績獲得團體比賽的冠軍,但後來被取消了資格,原來是因為瑞典隊的佩松不符合當時運動員必須是軍官這壹規則。本來佩松只是壹名下士,為了參加奧運會,臨時被提升為軍官,可是瑞典軍方竟忘記了給佩松更換軍帽,結果佩松戴著下士的軍帽參加比賽,被裁判發現,露了馬腳,本該到手的金牌丟掉了。
9. 馬讓奧運分家
毫無疑問,馬是馬術比賽中非常重要的壹環。在醫學不甚發達的過去,各國對動物進口的檢疫工作非常重視。澳大利亞法律就明文規定,牲口入境後必須經過6個月的隔離檢疫。
1956年,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獲得了奧運會的主辦權,這是奧運會第壹次在歐洲和美洲以外的地區舉辦。但由於澳大利亞關於牲口入境的檢疫限制,使得該屆奧運會的馬術比賽成為了壹個難題,後經多方協商,國際奧委會決定將馬術比賽改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進行,使得第十六屆奧運會成為歷史上惟壹壹個分在兩洲舉辦的奧運會。(作者:南山)
10. 樂極生悲失金牌
在第16屆奧運會上,蘇聯18歲劃艇選手伊萬諾夫奪得金牌後,異常興奮,在比賽場地將金牌拋向天空,引起觀眾的陣陣歡呼。不料,金牌落入他手中後又掉進了湖裏。他立即鉆入水中,企圖尋回失落的金牌。最後雙手空空地回到水面。國際奧運會不忍看到伊萬諾夫傷心回國,補發給他壹枚代替品——仿制金牌。在第17、18兩屆奧運會中伊萬諾夫又獲該項比賽金牌。他吸取了前次教訓,再也不敢亂拋獎牌了。
11. 救命的金牌
在1960年第17屆奧運會上,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壹世的衛士貝基拉光著腳參加馬拉松比賽,並以2小時15分16秒2的成績打破奧運會記錄而奪得金牌,為埃塞俄比亞建立了奇功,成為民族的英雄。後來,貝基拉參加了埃塞俄比亞皇家衛隊發動的壹次政變。政變失敗後,海爾?塞拉西壹世皇帝念在貝基拉得過奧運會冠軍份上,決定不再追究他,這樣,壹枚奧運會金牌救了貝基拉的命。在1964年第18屆奧運會上貝基拉再接再厲,以2小時12分11秒2的優異成績再次奪得了馬拉松冠軍,成為奧運史上第1個蟬聯馬拉松金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