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文言文李涉閱讀答案

文言文李涉閱讀答案

1. 李涉 文言文翻譯

題溫泉 能使時平四十春,開元聖主得賢臣。

當時姚宋並燕許,盡是驪山從駕人 晚唐範攄《雲溪友議》記載,長慶二年,正做太學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壹群打家劫舍的盜賊。

數十名賊人手執刀槍,喝令他們停船。船停下後,劫匪問:“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

匪首聽說後,命令部下停止搶劫,說:“如果真是李博士,我們就不劫他的財了。不過我輩早就聽說他的詩名,希望他能給我們寫壹首詩。”

李涉聽罷,鋪開宣紙,寫了壹首絕句: 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於今半是君。

匪首得詩大喜,不但不搶李涉的錢財,反而送了許多財物給他。由此可見李涉在當時的名氣是很大的,此事另有其他版本,但大意如此 。

關於這首詩,《唐詩紀事》上有壹則饒有趣味的記載:“涉嘗過九江,至皖口(在今安慶市,皖水入長江的渡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學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題壹篇足矣。

‘涉贈壹絕雲。“這件趣聞不但生動地反映出唐代詩人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詩在社會生活中運用的廣泛——甚至可以用來酬應”綠林豪客“。

不過,這首詩的流傳,倒不單純由於”本事“之奇,而是由於它在即興式的詼諧幽默中寓有頗為嚴肅的社會內容和現實感慨。摘自《唐詩鑒賞大詞典》 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牧童詞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264623333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註釋 早上放牛,把牛放到大江彎曲的地方;傍晚放牛,把牛放到村口的山谷裏。

在細細的春雨裏,他披著蓑衣走出樹林,睡在綠草地上把蘆管當作樂器來吹。再把蓬蒿胡亂插在腰裏當作刀箭,這樣就不怕猛虎欺負小牛犢了。

2. 弈秋 文言文閱讀 及答案

弈秋,通國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③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④;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⑤,思援弓繳⑥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⑦。為是其智弗若與⑧?曰:非然⑨也。”

①選自《孟子·告子上》。弈秋,當時的圍棋高手。弈,圍棋。秋,人名。因善於下圍棋,所以叫“弈秋”。這是古人稱名的習慣。

②〔通國〕全國。

③〔誨〕教導、指導。

④〔惟弈秋之為聽〕即“惟弈秋是聽”,完全按照老師說的去做。

⑤〔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壹心想著有只天鵝要飛過來。鴻鵠,天鵝。

⑥〔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想著取弓箭把那天鵝射下來。援,取過來。繳,系在箭上的生絲線。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來。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個專心致誌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個專心致誌的人。

⑧〔為是其智弗若與〕(難道)認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及那個人嗎?為,通“謂”,認為。是,這個人。

⑨〔非然〕不是這樣。然,這樣。

⑩弈秋:弈,指下為期.壹個叫"秋"的善於下棋的人

⒒鴻鵠:大雁、天鵝類的鳥。

⒓俱:壹同,壹起

⒔為是:為,同“謂”,說。是,這。為是,這是說。

⒕與:語氣助詞,相當於“嗎”。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壹個人專心致誌,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壹個人雖然也聽講,可是他心裏卻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怎樣拿弓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誌的人在壹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壹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像弈秋這麽高明的師傅,第二個徒弟還是學不好,說明學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師傅好不好,而在於自身

3. 文言文《範滂》閱讀答案

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厲②清節,為州裏所服。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

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解印綬去。

後詔三府掾屬③舉謠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尚書責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⑥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汙簡劄⑦哉! 以會日⑧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

吏不能詰。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

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道至縣,抱詔書,閉傳舍⑨,伏床而泣。

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

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滂曰:“滂死則禍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 註①汝南征羌:郡縣名。 ②厲:磨練。

③掾屬:下屬的官。 ④謠言:群眾反映官吏好壞的歌謠。

⑤猥:眾多。 ⑥叨穢:貪汙腐敗。

⑦簡劄:指奏章。 ⑧會日:指三公會議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⑨傳舍:驛舍,供外交使節和傳遞 *** 文書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7. 下列句中的“以”與“以會日迫促”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2分) A. 以土礫凸者為丘 B. 以其境過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 範滂年輕時就註重品德修養,受到州郡和鄉裏的欽佩。

冀州因災荒而動蕩,範滂被委任為清詔使。 B. 因為彈劾人數過多,範滂受到尚書的責備與懷疑,但範滂不為所屈,大義凜然地表示如檢舉失實,甘願接受死刑。

C. 範滂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曾主動上書揭發依仗權勢欺壓百姓的刺史、權豪。 D. 建寧二年,皇上下詔緝捕範滂等人。

督郵吳道和縣令郭揖的行為表現了對範滂的無比敬仰。 9.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詣獄 ⑷引與俱亡 10. 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解印綬去。

(2分) ⑵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汙簡劄哉!(2分) 參考答案:更多文章請參考 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 7.(2分)B(因為) 8.(2分)C(並非主動揭發,而是受詔奉命。) 9.(4分)①情緒激昂的樣子 ②原因,緣故 ③到,到……去 ④逃跑(每個1分) 10.(4分)⑴等他到冀州境內後,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汙受賄,聽說範滂來了,都自動辭官而去。

(2分)(臧汙、望風、解印綬)⑵我檢舉的,如果不是貪汙腐敗、奸邪殘暴,深深地禍害百姓的人,(我)難道會因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汙嗎?(3分)(舉、自、奸暴、豈、以、汙)。

4. 王拱辰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王拱辰,字君貺,開封鹹平人。

原名拱壽,十九歲時考取進士第壹名,仁宗賜名“拱辰”。任懷州通判,直集賢院,歷任鹽鐵判官、修起居註、知制誥。

慶歷元年(1041)為翰林學士。 契丹使者劉六符曾對賈昌朝說“:壹條界河有什麽險要可言?乘壹葉小舟就可以渡過來,將士們投下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萬個裝滿沙土的袋子放在上遊,隨時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將這壹問題同拱辰討論,拱辰說“:打仗總是要搞陰謀的。

對方果然能這麽辦,不應該告訴我們,這必然是在說大話。設置險阻保衛國家,先王就是這樣幹的,祖宗也是利用險要地形抵禦敵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劉六符來,要求宋割讓關南十縣,並指責當年太宗伐燕是無理取鬧,師出無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該怎樣對答才好。

拱辰說“:當年王師征河東,契丹既已同我們互通往來,卻又襲擊石嶺關以支援河東反賊。太宗生氣,於是回師伐契丹,怎能說沒有道理?”於是寫回書說:“先有石嶺關的交鋒,後來才有薊門之役。”

契丹得到答復後,恢復了和好。仁宗高興地對大臣們說“:若不是拱辰熟悉歷史,還真難答復啊。”

拱辰又代理開封知府,任禦史中丞。夏竦當上了樞密使,拱辰說:“夏竦主持西部邊務時,沒有什麽建樹,無功而還。

現在讓他主持國家的兩大最高軍、政機構之壹,怎樣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當面爭執,言辭激烈。皇帝沒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牽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後聽了他的話,夏竦離職。又說:“滕宗諒在慶州所作所為違背了法度,而僅僅降級調任虢守,恐怕以後邊臣都會像他壹樣了。

應該施以重罰。”皇上沒有聽從,他就請假回家,請求降職降級。

於是皇上將滕宗諒調到嶽州,命令拱辰繼續負責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見皇帝時,皇帝說“:妳們這些參謀官,各陳己見就可以了,不要以為朝廷沒有采納妳們的某壹建議就是壓制妳們,而輕易地離職,沽名釣譽。

從今以後妳們覺得應該說的,就盡量說出來,不要有所回避。” 僧紹宗以鑄佛像為名欺騙老百姓,京城居民爭相將金子投入煉爐中,後宮也出錢幫助他。

拱辰說“:西部連年派兵駐守,我們卻將財費用於不該用的地方,這會導致軍心動搖,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紹宗的這壹活動。

蘇舜欽在進奏院時宴請賓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勸蘇的下屬魚周詢、劉元瑜舉報這件事。結果蘇、王被貶謫到遠方,壹起宴會的人都被驅逐到地方上去了。

當時執政大臣是杜衍、範仲淹,他們對傳統規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欽、益柔都是範仲淹推薦提拔上來的,舜欽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這個機會搞翻了這批人,當時輿論很是瞧不起拱辰的為人。

後又以翰林學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為推舉富民鄭旭不當,出任鄭州知州,又先後遷任澶、瀛、並三州。

幾年後歸來,任學士承旨兼侍讀。皇上在邇英閣存放《太玄經》和占卦用的蓍草,對拱辰說“:我常研讀這些。

妳也了解這些嗎?”拱辰作了回答,並說:“希望陛下註意儒家的經典《六經》,再以記錄歷代興衰盛亡的史書為輔助就夠了,這些雜書不足以為學。”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與契丹主在混同江會面,壹塊兒飲宴釣魚。契丹主每次釣到魚,必定替拱辰斟酒,親自彈奏琵琶助酒興。

又對其丞相說:“這位是南朝的少年狀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別厚待他。”回來後,禦史趙扌卞認為他的行為不合禮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為例來要求我們,我們又怎樣拒絕呢?”湖南轉運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顓賤價強買死商人的珠寶,罪行敗露後被抓,拱辰將全部珠寶都賄賂給了後宮,趙扌卞也壹並彈劾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趙扌卞說:“宣徽之職位,本來是給有功勛的人的,只有前任執政大臣和節度使才能獲得此職位,拱辰怎麽能汙辱這壹職務呢?”於是讓他以端明殿學士身份知永興軍,先後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書。 神宗即位後,照資格拱辰應轉任仆射,歐陽修以為仆射是宰相級別,不應按資排輩,只任命他為太子少保。

熙寧元年(1068),又召他回來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參知政事,討厭他老同自己作對,趁兩位宰相有事之機,趕他去管應天府。

八年(1075),入朝見皇帝,任中太壹宮使。 元豐初年(1078),轉任南院使,賜給他金方團帶。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軍節度使。三路長官編制老百姓的戶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訓導,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盜匪。

郡縣官隱瞞這些情況,不敢上報。拱辰毅然上書指責其弊端“:不僅僅老百姓的物質利益大受損害,而且耽誤他們的務農時間,這是在用法律來迫使他們犯罪。

他們逐漸演化為大盜的征兆已經可以看出來了。縱然不能全部廢除這些辦法,也應該讓那些最窮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於受害,緩和壹下形勢。”

當權者指責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說:“這是老臣在盡忠報國啊。”接連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於是第五等戶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遷任彰德節度,加封檢校太師。

這年死去,終年七十四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懿恪”。

5. 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1 釣餌同而得失異 予嘗步自橫溪.有二叟分石而釣,其甲得魚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獲也,乃投竿問甲曰:“食餌同,釣之水亦同,何得失之異耶 ” 甲曰:“吾/方下/釣時,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神/不變,魚/忘其/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矣,奚其獲 ” 。乙如其教,連取數魚。

予嘆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甲、乙釣魚是相同的條件有哪些?---- 釣餌同 結果不同 ---(甲)吾方下釣時,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神不變,魚忘其為我,故易取也。

(乙)子意乎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矣,奚其獲 ” 。3、文末“旨哉!意成乎道也”這句話的作用是卒章顯誌(凸顯主題)4、請妳用簡潔的語言為甲、乙兩老漢畫像。

甲老漢:釣魚時,心中坦然眼睛微閉神色安然,使魚看不清老漢的用意,因而上鉤。 乙老漢:壹心取魚,雙目盯著魚,神色在意魚,使魚有所察覺。

所以魚跑了。、5讀了這則小故事,妳悟出的道理:辦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

要輕松安然。

6. 《寒號蟲》文言文的閱讀答案

原文:

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元·陶宗儀《輟耕錄》)

譯文:五臺山上有壹種鳥,名叫寒號蟲。它有四只腳,壹對肉翅,但不能飛。它的糞便就是古時用作行瘀的“五靈脂”。正當盛暑之時,它身披色彩燦爛的毛衣,於是自得其樂地叫道:“鳳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嚴寒時節,毛羽脫落,難看得像只小雛鳥,就自言自語地叫道:“能過下去就這樣過下去。”

寓意:這則寓言告誡人們,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麽對自己做人教導員高而盲目樂觀;當碰壁之後,又對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觀。

7. 盜泉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盜泉》譯文供參考:

有壹年,天大旱,卞邑遭受災荒,顆粒無收,老百姓餓得連樹皮都剝著吃光了,可是官府照常要錢糧。官逼民反,有壹個叫劉夏子的莊稼漢,領著壹大幫子人,上了卞城北的青龍山,在那裏占山為王造了反。他們人多勢眾,連官府也沒有辦法。正在發愁,孔子和他弟子們來了,卞邑大夫說起這件事,孔子問:“老百姓為什麽要造反?”,大夫說:“年成不好,災荒趕的”。孔子說:“妳為什麽不少收錢糧呢?”大夫說:“收這些錢我還不夠花的,哪能再少收?反正不動武是不行的!”孔子說道:“這還用殺人嗎?我去把他們叫下山來吧。”

孔子只帶了高柴壹個徒弟,走到了青龍山下。山上劉夏子聽說是孔子師徒來了,便打發人請他上山。孔子說:“只要妳歸順了官府,我馬上就上山,只要妳還是盜人,我就不上山。”劉夏子怎麽能歸順?談了很長時間談不攏。當時天很熱,孔子和高柴都渴得很厲害,劉夏子叫人端了壹碗水給他師徒兩個喝。高柴正要喝,孔子卻大聲地阻止說:“這種泉水喝不得!”劉夏子很奇怪,說:“夫子,這是山上的清泉水,喝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為什麽不喝?”孔子說道:“山為盜占,盜山也!盜山之泉,盜泉也!君子不飲盜泉之水!”

8. 《原憲甘貧》文言文閱讀答案

1.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蓬戶不完()②匡坐而弦歌()

2.子貢見原憲即曰“先生何病”,而原憲卻答曰“非病”。子貢所問的“病”和原憲所答的“病”分別指什麽?

3.原憲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弟子。孔子做魯國司寇時,他是總管家。孔子死後,隱居於衛,破屋蓬戶,衣褐食蔬。從這段選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原憲具有怎樣的人生信念?

答案:

1.①門②彈琴唱歌

2.子貢所說的病是指身體上的疾病,而原憲所說的病則是學到了東西不去施行。

3.寧可安貧守道,絕不做違背仁義道德、玷汙節操的事。

9. 掩鼻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甚悅之。

夫人鄭袖知王悅愛之也亦悅愛之甚於王。衣服玩好,擇其所欲而為之。

王曰:“夫人知我愛新人也,其悅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夫人知王之不以己為妒也,因謂新人曰:“王甚悅愛子,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

於是新人從之,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知之也。”

王強問之,對曰:“頃常言惡聞王臭。”王怒曰:“劓之!”夫人先戒禦者曰:“王適有言,必亟從命。”

禦者因揄刀而劓美人。譯文編輯魏惠王贈給楚懷王壹個美女,懷王很喜歡。

懷王的夫人鄭袖,知道懷王寵愛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愛護這個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飾都挑她喜歡的送去;房間和家具也都選她喜歡的讓她使用。

似乎比楚王更喜歡她。楚王說:“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來博取丈夫的歡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

現在鄭袖明知寡人喜歡魏女,可是她愛魏女比寡人還要厲害,這簡直是孝子侍奉雙親,忠臣侍奉君主。”鄭袖知道楚王認定她不是嫉妒以後,就去對魏女說:“君王愛妳的美貌。

雖然這樣說,但是他討厭妳的鼻子。所以妳見了君王,壹定要捂住鼻子,則大王會長久寵幸妳。”

從此魏女見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對鄭袖說:“魏女看見寡人時,就捂住自己的鼻子,這是為什麽?”鄭袖回答說:“我不知道這件事。”

楚王說:“即使再難聽的話,妳也要說出來。”鄭袖說:“她像是討厭君王身上的氣味。”

楚王說:“真是個潑辣的悍婦!” 王,鄭袖,美女三人坐壹起,鄭袖於是先行告誡禦者說:王如果說了什麽,壹定要快速執行。王叫美女到他前頭,靠近他,幾次掩口,王十分生氣,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絕不寬赦。

10. 文言文司馬光趣事的譯文及閱讀答案

1、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代 指的是《左氏春秋》),退(出了學堂,回到家裏 )為家人講,即了( 了解)其大指。自是( 通假“時”指那時以後)手不釋( 放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壹兒登甕,足跌沒( 淹沒)水中,眾皆棄去(逃跑 ),光持( 拿著)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自從那時以後,光就壹直沒有把書本放下,以至於不知道饑、渴、寒、暑。

3、司馬光小時候就很聰明,智力像成人壹樣。聽人講了之後,回到家裏講給家人聽就能知道大概意思了。從此廢寢忘食地讀書。有個小孩掉進甕中,其他孩子驚慌失措時,司馬光馬上就找到解決辦法並救出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