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 〔唐代〕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譯文:
白酒剛剛釀好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谷粒秋天長得正肥。
呼喚童仆為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著牽扯我的布衣。
壹面高歌,壹面痛飲,欲以酣醉表達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閃閃的劍光可與落日爭輝。
苦於未在更早的時間遊說萬乘之君,只能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道。
有很多像會稽愚婦輕買臣壹樣輕視我,但是盡管輕視我,我今天也辭家西去長安。
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麽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註釋:
南陵:壹說在東魯,曲阜縣南有陵城村,人稱南陵;壹說在今安徽省南陵縣。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兩種。見《禮記·內則》。《太平禦覽》卷八四四引三國魏魚豢《魏略》:“太祖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
嬉笑:歡笑;戲樂。
起舞落日爭光輝:指人逢喜事光彩煥發,與日光相輝映。
遊說(shuì):戰國時,有才之人以口辯舌戰打動諸侯,獲取官位,稱為遊說。
萬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裏,車萬乘。後來稱皇帝為萬乘。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頭見到皇帝。
會稽愚婦輕買臣:用朱買臣典故。
買臣:即朱買臣,西漢會稽郡吳(今江蘇省蘇州市境內)人。
西入秦:即從南陵動身西行到長安去。
秦:指唐時首都長安,春秋戰國時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沒有當官的人。
蓬、蒿:都是草本植物,這裏借指草野民間。
賞析:
李白素有遠大的抱負,他立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壹。”。但在很長時間裏都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後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異常興奮。滿以為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屬安徽)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開頭兩句是說,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谷粒秋天長得正肥。
詩的壹開始就描繪出壹派豐收的景象。不僅點明了歸家的時間是秋熟季節,而且白酒新熟,黃雞啄黍,顯示壹種歡快的氣氛,襯托出詩人興高采烈的情緒,為下面的描寫作了鋪墊。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這兩句是說,喊著童仆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衣服。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這兩句是說,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
詩人接著攝取了幾個似乎是特寫的“鏡頭”,進壹步渲染歡愉之情。李白素愛飲酒,這時更是酒興勃然,為了歡慶奉詔,壹進家門就“呼童烹雞酌白酒”,神情飛揚。顯然,詩人的情緒也感染了家人,“兒女嬉笑牽人衣”,此情此態真切動人。飲酒似乎還不足以表現興奮之情,所以壹邊痛飲,壹邊高歌,表達快慰之情。酒酣興濃,起身舞劍,劍光閃閃與落日爭輝。這樣通過兒女嬉笑,開懷痛飲,高歌起舞幾個典型場景,把詩人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活靈活現。在此基礎上又進壹步描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這兩句是說,遊說萬乘之君已苦於時間不早,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道。這裏詩人用了跌宕的表現手法,用“苦不早”反襯詩人歡樂的心情,同時在喜悅之時,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詩人曲折復雜的心情的真實反映。正因為恨不在更早的時候見到皇帝,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跨馬揚鞭巴不得壹下跑完遙遠的路程。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我也辭家去長安而西入秦。詩人又很自然的聯想到晚年得誌的朱買臣。據《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朱買臣,會稽人,早年家貧,以賣柴為生,常常擔柴走路時還念書。他的妻子嫌他貧賤,離開了他。後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做了會稽太守。詩中的“會稽愚婦”就是指朱買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淺輕視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會稽愚婦”,而自比朱買臣,以為像朱買臣壹樣,西去長安就可以青雲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態溢於言表!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說,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麽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詩情經過壹層層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瀾湧向高潮。“仰天大笑”,多麽得意的神態;“豈是蓬蒿人”,何等自負的心理,詩人躊躇滿誌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因為描寫了李白生活中的壹件大事,對了解李白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義。正因為詩人自負甚高,其後的失望也就越大。此詩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其特點,詩善於在敘事中抒情。詩人描寫從歸家到離家,有頭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陳其事的賦體,又兼采比興有正面描寫,又有烘托。通過匠心獨運壹層層把感情推向頂點,最後噴發而出,全詩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現得真摯而鮮明。
創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已經四十二歲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他異常興奮,滿以為實現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詩中毫不掩飾其喜悅之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